西庆农场电子地图

加载中,请稍候... progress
中国 >海南省 >儋州市 > 西庆农场探索宇宙
那大 和庆 南丰 大成 雅星 兰洋 光村 木棠 海头 峨蔓 三都 王五 白马井 中和 排浦 东成 新州 西培农场 西华农场 西庆农场 西流农场 西联农场 蓝洋农场 新盈农场 八一农场 龙山农场 红岭农场 洋浦开发区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西庆农场简介:场名来历本场定为“西华”于1955年。在此之前,她曾经历过1952年的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那大垦殖所1001场和1002场;1954年的塘铺垦殖场。1955年8月,海南垦区有18个场改名,本场——塘铺垦殖场属其中之一。当时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是海南农垦局副局长林若冰和组织科长戴业平两位同志。他们对要改名的18个农(垦殖)场,本着两条原则:一是按改名各场所处的地理方位,取“东、南、西、中”的一个字,作为改名场地场名首字,二是取各场所在驻地地名中的一个字,作为改名场的场名第二个字,无地名或者地名不详,改名场的第二个字,则从华丽的汉字单字中挑选一字而替之。本场在海南岛西线,场名首字取“西”字无疑,但当时本场场部驻地塘铺,既无墟镇又无村落,“塘铺”地名实属不详之列。经林若冰和戴业平两位同志商议后,就从汉字中选中了美丽的“华”字为本场场名第二个字。因此, “西华”二字为本场场名被确定。此后不久,海南农垦局发文公布了18个场改名后的场名,本场场名的全称为“西华垦殖场”。随后,本场场名中的“垦殖”二字被删去,在“西华”前面贯以“国营”二字,至此,本场场名全称为“国营西华农场”。1969年10月,本场被划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第二团;1974年“兵团”建制撤消,恢复农垦体制,本场场名全称为“广东省国营西华农场”(1980年12月亦称“广东省国营西华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海南建省后,本场改称“海南省国营西华农场”;1990年9月本场曾被并入海南省农垦国营八一总场,1994年1月分出八一总场后,复称“海南省国营西华农场”。2 位置海南省国营西华农场在海南岛儋州市的中部。全场场界周长73公里,南北长17.4公里,东西宽12.4公里,115.9平方公里。 西华农场场部建在老塘铺墟西南5公里的水鸣江72支流东岸,南行7.6公里接海榆西线公路(即225国道),西通东方县往三亚市,北离马井、洋浦港经济开发区(跨海)25公里,东至儋州市34公里,海口161公里,那大至白马井公路穿越本场,海陆交通十分便利。(详见西华农场位置图) 本场处于平缓台地与残丘过渡地带,以缓坡台地为主。北部与西北部较平缓,坡度8°以下;东部至东西部为断续的丘陵,坡度15°以下。地势南高北低,一般海拔40至140m;高程点7个,海拔123至182m,其中最高为庙陀岭,海拔294m。东南及中南各有一条河流在场中部汇合,将场区割裂南北西部分,河流向北流经春江水库于新英港入北部湾;松涛水库的西干渠大成分干西支渠斜穿场区东北,主要灌溉场区农田。3 情况1952年农场创建时,全场不足400人;1954年上升到1253人;1990年7月1日全国第四次普查时,本场为15851人,其中职工6733人;1997年全场达到17620人,其中职工5250人;至2006年底全场1.87万人,其中职工3338人。 1952年5月成立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那大垦殖所1001场和1002场(本场前身)时,本场首批垦荒者89人,除干部和技术人员外,全系本地的招收民工。1953年4月潮汕支边青年130多人加入本场建设行列。1954年4月,1001场已发展到650人,当年1001场与1002场合并为塘铺垦殖场时,全场达到1253人。1956年和1960年先后两次接收部队转业军官和退伍兵近400人,从1972年到1984年的17年间,本场每年平均安置职工子女就业100人。1981年本场并入大成公社3个大队的转制农民2136人。1966年、1968年至1977年先后接收广州、汕头、揭阳、潮州、海口等地城镇知识青年近700人等。 本场的祖籍大多属于海南、广东、广西、湖南4个省(区),少数来自湖北、河南、浙江、云南、四川、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省。4 机构沿革海南省国营西华农场建场以来,属关系多变,机构设置各异,农场称谓也有所不同。 一、1001场和1002场 1952年1月海南农垦事业正式创建后,在中共中央确定的“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指导下,开始大规模开荒垦殖。5月份1001场和1002场相继在本场的九队水坝附近,乐西队旁成立。1001场由曾国英任场长,1002场由陈元任场长。工人以来自本地区民工为主,1953年3月18日,一大批本地民工和潮汕支边青年加入本场垦荒队伍,52年开垦达5,755亩,53年开垦5,998亩,工人人数由52年的378人增加到53年的1,057人。工人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居住点,开荒到哪里,就吃住在那里,一般是13~14人组成一组。 二、塘铺垦殖场 西华垦殖场 1954年初,海南农垦贯彻华南垦殖局提出的“加强、精简、合并、裁撤”方针,对垦殖场进行调整。3月经海南垦殖分局确定将两场合并为塘铺垦殖场,场址选在场之东侧,塘铺乡,系当山村附近。此时农场发展规模较小,机关只设“两组”和“数员”即:技术组、会计(财务)组和文书、管理员兼保管员,计划统计员,医士(或护士)干部编制共17人。为了管理上的统一。对各作业组划分生产队,同时由林区管理;全场共分为第一林区(红旗队),第二林区(红林队),第三林区(红岛队)。共十个生产队,1956年成立第四林区(红色队),场长分别由李步海、林诗雄担任过。此段时间,以开荒定植为主,至57年止橡胶开荒达到2.44万亩,定植2.34万亩,建成砖木结构宿舍389.36m2。 三、大成人民公社和东风总场 1958年秋季,海南岛同全国一样,掀起了大办人民公社热潮,本场与国营西庆、西培农场、南晨、大成乡合并,于9月1日在大成乡政府驻地召开社员群众大会,宣布那大县大成人民公社成立,农场属下的4个林区改成三个大队,管辖本场原有的生产队。 1959年5月大成人民公社一分为二,“三场”成立东风总场,总场部建在西培农场场部;“二乡”成立东风人民公社。东风总场于1959年9月解体,各自恢复独立企业。 在人民公社和东风总场期间,由于大炼钢铁的掀起,本场大部份劳力日夜投入运送柴草、矿石、修炉炼铁等工作,又由于刮“共产风”缘故,本场许多固定资产被无偿调走和被分掉,给农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兵团五师二团 1969年3月,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当年4月,本场均归属生产建设兵团建制,农场编为第五师第二团(简称五师二团)。团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处、生产处、后勤处、生产队依次改为二团(XX)连。 兵团时期贯彻林彪“大力发展橡胶”的题词,又一次掀起垦荒植胶高潮,并大搞居民点建设,先后开发了1队、20队

西庆农场周边热门景点图文介绍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 上海同济大学 儋州东坡文化旅游区 儋州松涛天湖 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 上海黄兴公园 儋州鹭鸶天堂 蓝洋温泉度假区 儋州云月湖度假村 儋州海南热带植物园 天涯海角风景区 三亚亚龙湾度假区 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三亚大东海 海口假日海滩 三亚鹿回头山顶公园 三亚大小洞天 蜈支洲岛 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 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 三亚呀诺达热带雨林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万泉河峡谷风景区 三亚海棠湾 海口石山火山群 海南分界洲岛 海南日月湾海门游览区 三亚西岛旅游度假区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 海南南湾猴岛 兴隆亚洲风情园 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海南五公祠 文昌月亮湾 三亚美天涯热带海洋世界 万宁东山岭风景区 海口骑楼老街 海口万绿园 海南大学 东郊椰林风景区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 海口海瑞墓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 海南兴隆温泉度假区 博鳌东方文化苑 海口琼台书院 陵水清水湾 海口秀英炮台 琼海椰寨农家乐 三亚落笔洞 海南热带飞禽世界 博鳌海洋馆 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 海口观澜湖旅游度假区 文昌孔庙 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 海口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 海南香水湾景区 文昌椰子大观园 海南三亚湾度假区 万宁石梅湾旅游度假区 兴隆热带花园 文昌宋氏祖居 文昌铜鼓岭自然保护区 海南农垦万嘉果农庄 海南白石岭风景区 三亚海螺姑娘创意文化园 海口骑楼小吃街 三亚龙虎园 亚龙湾爱立方滨海乐园 尖峰岭热带雨林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 万宁首创奥特莱斯 海口南丽湖风景区 琼海万泉湖旅游度假区 珠江南田温泉度假区 三亚海韵水世界演艺中心 海南永庆寺 海口西天庙 琼中百花岭风景区 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 兴隆南国热带雨林游览区 三亚千古情景区 海南神州半岛 海南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 海南文昌老街 海南万宁大洲岛 琼海官塘温泉度假区 文昌石头公园 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八门湾红树林 海南七仙岭风景区 海南省博物馆 屯昌木色湖风景区 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 文昌陈策将军祖居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口滨海大道 海南长影环球100奇幻乐园
微信订阅:相约久久,赠送9000景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