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镇卫星地图 加载中,请您稍候...
请点击下方地名展开
中和简介:中和镇在永仁县城西部,离县城56公里,东与猛虎乡、维的乡为邻,南与宜就、大姚县相连,西与大姚县桂花镇相接,北与永兴乡近邻。境内山高、坡陡、箐深,平均海拔2155米,年平均气温17.度,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全镇共有国土424平方公里。含9个村委会,11959人,其中彝族占的86%。素有“三溪交汇地,茶马古驿道,夏氏古故居,彝族刺绣、彝族戏剧、赛装节诞生地,《梅葛》故地”之美誉。境内居住着彝、汉、傣、壮、僳僳等民族,各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有赛装节、火把节、泼水节、插秧节、杀猪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中和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随乐而歌,随歌而舞,火把舞、芦笙舞、跌脚舞,舞姿翩翩、婀娜多姿。2 景点中和老街 中和老街清光绪年间(1893年)所建街,为夏氏族人夏匡周所建。整条街占地约100亩,街长300多米,宽4米,南北走向,顺山势伸展,街面由规整的四方长条石铺砌而成,共有古宅院13院34幢117间,占地约12250平方米,现存7院18幢52间,占地约8620平方米。中和老街建筑溶西洋、汉、彝、白族为一体,土木结构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沿街两面所建13套四合大院,院院相连,走马转角,峭壁飞檐,雕梁画栋,每梁必雕,每石必刻,精雕细刻,诗清画明。院内附设茶坊、酒馆、客栈、马店是来往客商入住、休憩的好去处。中和老街历史悠久,街面奇秀、古朴幽深,系历史上茶马古道上的一颗明珠。夏氏故居 夏氏故居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所建,民国时期,中和老街是大姚县北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由夏氏家族管辖。房主夏告(字成禹)是核心人物之一,利用权势,一面发展集贸,一面坐收赋利,建筑豪宅。夏氏故居坐东向西,占地500平方米,由正房、面楼、南厢房和北壁组合成一个院落,正房南侧是厨房和天井。整体建筑在四级不同阶梯的台阶状地势上,建筑在第一级阶地上的面房二层楼与第三级阶地上正房、南厢房平行连通,使二级阶地成为庭院,四级阶地建一平房与正房之间留出夹道通向后门。 夏氏故居建筑构思十分精妙,它随山起势,在台阶状的山坡地势上,采用木架歇山式的建筑风格,吸收西洋文化和外来文化民族之长,融于彝族建筑文化之中,把彝族聚居地山高坡陡的山区地理环境加以扬长避短,巧妙设计,第一阶梯吊脚阁楼连通正面正房二层楼,高低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从里到外既美观又舒适。从街道拾级而上是檐坎,面房为三层吊脚阁楼,底层正中为穿堂。院落两边有上下石阶,正房和南厢房回廊连通面房吊脚阁楼二层楼廊,使回廊四方贯通呈走马转角楼,楼道雕有珠玑纹饰的栏柱,栏杆穿逗衔接。庭院用卵石铺垫,青砖嵌壁,边沿植上香花藤蔓,一棚叶叶红在院空盘旋缠绕,花木扶疏。西厢房南壁开有西洋教堂式窗户,紧靠西壁下有一长方开形地窖,墙壁仅开一道小窗,室内昏暗潮湿。夏氏故居采用整体木架结构,楼层壁均用木板镶嵌而成,镂空花木窗,壁上饰以朱漆几何纹及山水风光图,在花木的映衬下,显得灵气清幽,古色古香。是近、现代永仁彝族集聚区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夏氏故居的建筑风格把彝族人民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始终,把自然的地理结构与优美的装潢艺术和舒适的居所环境融为一体。它吸收融合了民族建筑文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巧妙构思设计,创造性发挥,使这一私宅建筑赋予了艺术性、民族性和科学性,是彝族聚居地区优秀建房文化的代表,是反映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建筑文化发展进程的一个窗口,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夏家大院 夏家大院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建,占地1244平方米,系中和地区富户夏云、夏信共同修建,户主原宅是中和老街下方的老房子,另立门户后迁此建盖。夏家大院座北向南,建筑结构严谨,大院分为东院和西院两个部分组成,以中阁楼为对称轴,结构相同的两个四合院,中阁楼一分为二,成为两院的东厢和西厢,正房、面房和厢房的结合处均由耳房相衔接,每一组接合部有一个天井,两院廊道互通,共用一道大门。 夏家大院以四合院建筑形式为基础,把走马转角楼的特点加以发扬光大,采用方中见方的矩形结构框架和优美雅致的造园装潢加以完美结合,使得庭院回廊曲转,窗棂框景别致,结构严谨。夏家大院的造园艺术体现出彝族人民崇尚天圆地方之说,香花秀木,蝴蝶纷飞寓为幸福吉祥,龙柱虎纹瓦档寓为繁荣昌盛等,无不把崇拜龙虎、崇拜自然的彝族建房文化贯穿于始终,渗透出浓郁清香的民族建筑文化氛围,反映出彝族人民勤劳智慧,善于巧妙构思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精湛的技艺是本地区彝族造园文化精品之作。 夏家大院整体布局采用矩形方正式,土木结构,前面外墙体开有西洋教堂式圆顶和尖顶小窗,正侧外壁上饰有水墨诗画,大院内以大门正对中阁楼为中轴,采用对称组合的建筑结构,将整座庭院分为东西两个四合院,中阁楼最高,共三层,屋壁、楼面用木板制作,壁上镂以几何花纹装饰,青灰色泥鳅瓦脊盖顶,抖拱飞檐。阁楼二层木构楼廊四角均与两院的正房和面房楼廊相接,形成走马转角式。正房、面房、厢房均为一脊两厦,一楼一底,楼廊、屋架全采用木构榫铆连接方式,两院地道互为贯通,楼上楼下,回廊曲转,四通八达,正房与厢房和面房的结合处由耳房和照壁相连接,房与房的结合处均空出一个天井,使每个院落形成四合五天井,西角耳房留一道角门,屋檐下,门眉门坊,板壁上都配饰精美绘画。整座大院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造园艺术。 夏家大院反映了彝族人民善于吸收多民族建筑文化,并与本民族文化融会贯通,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