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乡卫星地图 加载中,请您稍候...

请点击下方地名展开
中国 >四川 >自贡 >荣县 > 复兴乡太阳系
旭阳 双石 望佳 鼎新 乐德 过水 古文 河口 新桥 正紫 度佳 东佳 长山 保华 留佳 来牟 双古 观山 高山 东兴 铁厂 金花 雷音 古佳 于佳复兴墨林
旭阳 双石 望佳 鼎新 乐德 过水 古文 河口 新桥 正紫 度佳 东佳 长山 保华 留佳 来牟 双古 观山 高山 东兴 铁厂 金花 雷音 古佳 于佳复兴墨林
复兴简介:复兴乡,1950年为复兴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在县境西北部,离县城53公里。21.7平方公里,1.0万。通公路。含蔡家湾、李家湾、五根树、万灵、新祠、古井、朱家庙、大树8个村委会和复兴场社区居民委员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薯类、油菜籽。特产茶叶、花生、台柚。复兴花生以子实香脆闻名。 复兴乡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24%,土壤肥沃,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组合协调,盛产粮食、生猪、水禽、柑 橘、茶叶、蚕茧、花生等。 荣县复兴乡全乡辖8个村、74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3个居民小组,幅员21平方公里。2003年底9410人,总户数2730户,其中农业9106人,年末耕地9792亩,人平1.08亩。 农村经济情况:全乡有果园1800亩,其中*柑有1600亩、产量650吨;丰水梨150亩、产量30吨、花生800亩亩、产量100吨,茶叶2600亩、产量150吨,蚕桑3000亩、发蚕种3000张,产茧50吨,有麻竹1800亩,可产鲜笋笋1500吨。复兴乡有丰富的文化石资源和庞大的未开发的恐龙化石群。 荣县复兴乡全乡辖8个村、74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3个居民小组,幅员21平方公里。2002年底9410人,总户数2730户,其中农业9106人,年末耕地9792亩,人平1.08亩,当年退耕还林减少1500亩。耕地中:田7190亩,土2603亩。 农村经济情况:全乡有果园800亩,其中椪柑有600亩、产量150吨;丰水梨50亩、产量10吨,花生300亩、产量40吨,茶叶600亩、产量50吨,蚕桑1000亩、发蚕种1000张,产茧15吨。全乡退耕还林发展笋材竹1800亩,预计几年后产笋1500吨。 复兴乡人杰地灵,在中国近代史上,革命家范燮、范模、但懋辛赫赫有名,乃叱咤风云的人物,诗人徐振在当代文坛也有一席之地。 范燮(1880-1912)字华阶,号鸿衡,四川荣县人,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哥老会中进步的反清英雄、杰出的农民武装起义领袖和民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光绪六年庚辰岁(1880年)生于四川省荣县清流乡大屋沟(今属荣县复兴乡新祠村八组)。 范模(1882-1912)字受全,四川荣县人,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哥老会进步的反清英雄、杰出的农民武装起义领导人和民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光绪八年壬午岁(1882年)生于四川省荣县清流乡大屋沟(今属荣县复兴乡新祠村八组),是范燮的二弟。 但懋辛(1884——1965),字怒刚,生于复兴场方冲。1903年去日本东京求学,亲聆孙中山教诲,1905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捕,经营救出狱,后回川参加重庆起义,先后任蜀军政府参谋总长、中路总指挥、川南总司令等职。 1913年8月,任川讨袁军总司令兼前敌指挥官。1918年代理四川省长,次年任第一军军长。 “四·一二”政变后,但懋辛退出政坛。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南京军事委员会参议和重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四川第二行政区立法委员。解放初期,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当选为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人民代表和省政协一、二、三届副主席。但懋辛生前工书法,擅长碑书,重庆沧白路“张培爵烈士纪念碑”、南温泉的“飞泉”等均是但懋辛的手笔。 徐振(1964-)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会员。男,汉族,字子力,号一力子、草野迂夫、荒村病鹤,四川荣县人。1964年生于四川省荣县建华乡团坝滩(今属荣县双古镇),次年即往荣县复兴乡新祠村定居。1976年开始文学习作,1983年起正式以零余子、一笑了、无极山人、旭征、艾艺等笔名在媒体刊登作品。迄今曾于报刊、电台、网络和专集等发表诗歌、散文、小品、论文及民间文学作品近千篇。1994年以后寓居成都,有《飘零诗草》、《荣县古代诗词录》、《荣县现代诗词录》、《新韵联编十四部》、《古今妙联分韵集锦(平水韵)》等。他的七律《自述》:“徐振四川荣县客,共和十五岁生寒。功名利禄无缘想,雪月风花有感谈; 草野迂夫情困惑,荒村病鹤事艰难; 字称子力浮沉苦,浪迹江湖恋僻山”。绝句《痛洗》 :“平生枉负春秋梦,半世飘零壮志空!痛洗胸间尘世念,江山处处月华融”。可见其生平。 复兴乡新祠村诞生的生物化学家周国庆(1964-,徐振的启蒙同窗),他研究发明的《一种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性病和癌症的融合蛋白》、《一种在植物中表达抗微生物的阳离子多肽技术》等多项创新成果,在当前科学界具有较高研发价值。 复兴乡朱家庙村九组,离场五公里,有条乡村公路勉强通行,这里的一切似乎和龙扯上了关系,双龙桥、青龙山、青龙嘴、艳龙山,从这些名称中便可窥一斑。 1958年春天,8岁小姑娘邹春芳上青龙山割草,无意中发现村民掏走树根后的地方,有一大块“红石头”。她感到好奇,但常听大人们摆什么龙脉之类的故事,以为是掏树根的人,打断了龙脉而流血染红了石头,回家后没敢给大人说,甚至连觉也睡不好。 1985年邹春芳听人说自贡发现了恐龙化石是国家保护的东西。这一切勾起了邹春芳儿时的记忆,“红石头”是不是恐龙化石?她与丈夫商量,决定回娘家找到那块“红石头”,拿去鉴定。 夫妻俩用背篼将那块“红石头”背到了县城,先到二佛寺,然后又到大佛寺,接待的人都说不能鉴定,叫他们送到自贡去。夫妻俩乘车到大山铺恐龙博物馆。经过鉴定,那块“红石头”是恐龙的腿骨化石,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红石头”的发现地后,热情地招待他们,并安排了住宿。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5年2月,自贡恐龙博物馆的科研人员,才到青龙山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该化石群已有6个露头点,辐射约2平方公里。其中青龙山嘴、大湾两个化石点的化石层,同处于青龙山顶部,厚约1——1.5米,在岩层陡坎上,能见到连续的化石出露。 1995年3月,科研人员对青龙嘴化石点做过一次试掘,揭露约10平方米,发现层叠堆积,连绵不断,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就有8根之多,至少代表4个个体。表明该处的恐龙化石可能为群体埋藏。 1999年4月8日,自贡恐龙博物馆建馆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化石发掘工作在青龙山开始。层层叠叠埋藏着的200多块恐龙骨骼化石现身60平方米范围内,有牙齿、颈椎、尾椎、肢骨等不同部位,还有20多块不能确定的其他骨骼化石。恐龙博物馆将发掘现场最上层化石部分标本,包括22颗牙齿、17个脊椎和一些岩石标本带回博物馆研究,其余化石标本就地掩埋保护复耕。青龙山周边发现的其他化石点约为22km,规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