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镇卫星地图 加载中,请您稍候...

请点击下方地名展开
中国 >四川 >遂宁 >船山 > 仁里镇太阳系
高升街 镇江寺 嘉禾 广德寺 龙坪 灵泉寺 慈音 九莲 南津路 凯旋路 育才路 介福路 富源路 南强仁里复桥 永兴 河沙 新桥 桂花 西宁 老池 保升 唐家 北固
高升街 镇江寺 嘉禾 广德寺 龙坪 灵泉寺 慈音 九莲 南津路 凯旋路 育才路 介福路 富源路 南强仁里复桥 永兴 河沙 新桥 桂花 西宁 老池 保升 唐家 北固
仁里简介:仁里镇 灵泉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闻名西南的佛教胜地,庙宇四周山林茂密,绿树成荫,为市郊风景名胜。 不过近年来由于遂宁市的快速发展,大约2006年而后成立了河东新区,灵泉寺就划归到了河东新区区域,而到灵泉寺仍然需要从仁里镇经过。2 区域仁里镇 目前所区域全调整为农村,共有16个村:分别是僧家沟村、乘龙村、瓦店子村、解放村、罗家桥村、银杏沟村、楼子沟村、文武村、倒碑垭村、卧龙庵村、猫儿洲村、放羊村、石马村、松林村、六角村、保安寺村。 也由以前的近4万人减少到了19000余人,也约为以前的一半。3 白鹭天堂仁里镇 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银杏沟村帽古顶坡是远近闻名的白鹭天堂,这里曾栖息着上万只白鹭,古诗中所描述的“一行白鹭上青天”景象在这里随处可见。但是从去年开始,这里的白鹭数量急剧下降,到目前为止仅存3000余只了,鸟儿飞走了后,鸟儿的巢落地了,这些枯枝被无奈的村民捡来当柴禾。5日下午,记者赶到帽古顶坡,追寻鹭鸟在帽古顶坡安家、壮大、减少的轨迹。 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银杏沟村千只白鹭翱翔 (遂宁市林业局) 青山、柏树、白鹭;稻田、炊烟、人家……这是人们经常在遂宁市船山区仁里镇银杏沟村见到的一幅白鹭鸟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 据当地村民介绍,由于大抓了植树造林,特别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以后,森林逐渐成长起来,长得十分茂密.4 位置仁里镇 仁里镇在石台县中部,县城驻地。东接七都,南与横渡、大演、仙寓近邻,西接丁香,北与矶滩、贵池区相接。昔为徽池、徽省通衢上的重镇,“车马交通日以千计”。如今221、325省道和殷石公路交汇于此是全县公路运输网的中心,离沿江高速公路、铜九铁路40公里,离长江航道池州、安庆港70公里,离黄山160公里,九华山140公里,石矶公路的贯通,大大拉近了石台至贵池的离。2007年1月,七里镇与贡溪乡合并,组建新的仁里镇。“仁里”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西汉初年此地为古里,南北朝晋江州刺史桂智贤自幽州迁居于此,改名仁里。现境域18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4平方公里,2007年1月辖14个村民委员会,79个村民组,5个社区居委会,26个居民组。是年12月,实行村级规模调整,调整后为10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居委会,105个村(居)民组,有7926户,25399人,其中农业10396人非农15003人。5 地势东高西低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耕地4675亩,其中:水田3891亩,旱地784亩,山场230699亩,森林覆盖率82%,绿化程度96.8%。6 土地秋浦河横贯东西,穿镇而过,贡溪河、缘溪河、伏虎河源远流长,注入秋浦河。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8座,总容库量240万立方米,当家塘4口,总容量19.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3891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2007年全镇农作物种植11941亩,粮食总产量2006.4吨,油料467.9吨,蔬菜1933.5吨,经济作物26733亩,其中:茶叶7851亩、经果林9683亩、毛竹8706亩、药材493亩,木材采伐量2100立方米,生猪存栏7580头,家禽30500只,农业总产值2455.8万元。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有天方集团、鸿凌集团、九华药业、圣嘉实业、山园食品、铜鸿矿业、成龙木业、东升鞋业、供电公司、供水公司、泰瑞公司共11户,实现产值4.3亿元,其他民营经济实体1680个,实现营业收入3.41亿元,主要民营支柱产业有:印刷包装、茶叶加工、金属材料、建筑建材、制药药包、秋浦购物中心、东柱购物广场、农贸市场。7 产业2007年仁里镇在稳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一手抓工业发展,一手抓旅游业的开发。境内的旅游景区或景点有省级名胜景区蓬莱仙洞、慈云圣境、黄崖大峡谷,秋浦河乡村飘流,秋浦渔村、黄崖山庄、烈士陵园,有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建造、占地1500平方米,诗人李白、韦权舆、高霁宴登访,爱国诗人吴应箕赋诗的镇国寺遗址,有石台县建国以来修复的第一座佛教道场,也是境内唯一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占地7222.14平方米的古刹新貌的慈云禅寺,有晚唐著名大诗人杜荀鹤的故乡---杜村,有诗仙李白曾多次为之赋诗的秋浦河。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这些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作旅游强镇文章。2007年全镇接待游客20.5万人次,随着这些名胜景区、景点的开发,带动了旅游“农家乐”的发展,现有县级“农家乐”示范户36户。2007年全镇旅游经济收入9550万元,创历史新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0416人,年利税700万元,全年工农业生产总值5.42亿元,在全县8个乡镇中排名第1位,财政收入752.8万元,排名第1位。 镇区城建及基础设施配套由县统一规划设计实施,2007年城区市容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全镇共建住宅小区3个,即:秋浦人家、曙光新村、蓬莱小区,总建筑58800平方米,7·10灾民移民和分散移民及农村居民建房54幢,规划建设缘溪、垅上、杜村三个新农村示范村及兰花苑小区和仁和小区。 全镇有普通高中1所,初中2所,职业学校1所,小学15所,幼儿园5所,其中私立幼儿园4所,学校占地104007平方米,校宿建筑53415平方米,学生平均分别占15.41平方米/人和7.92平方米/人。2007年有在校学生(含学前班)6748人,幼儿园710人;在岗教职工4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教师学历合格率99.5%。 镇域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文化站,镇文化站为省级杜鹃花工程试点站和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广播放大站1个,村(居)图书室、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