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镇卫星地图 加载中,请您稍候...
请点击下方地名展开
白沙简介:基本信息白沙镇在石阡县西南部,离县城38公里,129.81平方公里。 1993年1月,白沙镇由撤区并乡建镇前的白沙区白沙乡、均田乡、琵琶乡合并建制而成,除党委、政府班子健全外,人大、政协、纪委、人民武装部机构已建立,内设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工会、共青团、妇联、社会事务办、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等群众团组织,1994年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合并为党政办公室,区域内共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35个。设三个管理区并建立了党的工作委员会,白沙管理区辖8个村1个居委会,均田管理区辖6个村,琵琶管理区辖9个村。2003年全镇撤管理区并大村,将23个村、1个居委会,157个村民组合并为5个村、1个居委会,157个村民组。2005年全镇6883户,26288人,其中农业25600人,劳动力16811人,其中少数民族12679人,占48%。较多的少数民族有侗族、苗族、彝族、土家族和仡佬族,土地129.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110亩(田14115亩,土4995亩)。 镇内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茶、辣椒,主要经济林木有茶叶、水果、五倍子、山茶、漆等。主要矿藏资源有重金石、马蹄花大理石、铁、铀、汞、铜等,尤以重金石品位较高,矿藏集中丰富已探明储量500万吨。储量丰富的马蹄花大理石,加工成各种艺术品和建材后,深受世人青睐。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1100—1250毫米,无霜期286天,地形以丘陵及河谷地带分布,海拔高度在600—1365米之间,森林覆盖率为34%。 1986年—1992年先后由李子江、梁兴贵、杨纯、史勋良、候守尧任区委书记,唐德胜、杨纯、谢常飞任区长,唐福州任人大联络员,周来胜任政协联络员。1993年—2005年先后由谢常飞、扶文元、廖益奎、陈长均、申尚文任镇党委书记,扶文元、赵江、鲁朝明、申尚文、甘德清任镇长。2 主要产业粮食:全镇以农业为主,有耕地1274公顷(田94公顷、土333公顷)。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为主,小麦、马铃薯、红薯为辅,1980年以来,先后引进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等良种,推广两段育秧、旱育浅植和玉米肥球育苗等先进技术,耕地虽有减少,但粮食年产稳步增长,1986年全镇粮食产量为10530吨,2002年受气候影响,水稻较大绝收,2005年全镇粮食产量11228吨,人均粮食为425公斤。 烤烟:烤烟是镇内主要经济作物,全镇85%的耕地适宜种烟,1985年前,烤烟由供销社发展、收购,当时生产水平低下,品种杂劣,所占经济比例地位不高。1986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烟草行业成立专门的生产、收购机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种植逐年增大,品种不断优化。到1990年烤烟已成为全镇农民增收,财政收入的主要财源。1996年全镇种植达6600亩,在当年遭受特大洪灾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产量137万斤,产值604.5 万元,完成特产税89.3万元,有着与粮食生产等同地位。但由于收购政策不稳定,烤烟种植出现起伏现象;2005年烤烟生产已从过去的零星种植向集中连片转移,小户种植向大户、专业户转移,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烤烟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烤烟已达到烟兴财政兴,烟衰财政衰的地位,烤烟成为镇内不可取代的经济支柱产业。 茶叶:1965年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由当时的大队分成小组开荒,建大岩、新山、岩上茶场,500亩,当时用茶种直播,茶苗长出后管理技术跟不上,产量很低,1970年大岩村120亩茶叶产量1000公斤,亩产只有8.3公斤。1980年土地承包到户,其三个茶场基础承包到私人,由于管理不善,岩上茶山逐年减少至今全无,大岩、新山茶场也逐年减少。2005年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全镇茶园1650亩。 林业:1997年10月,国家长江防护林工程在白沙全面实施,2000年8月,国家“天保”工程全面实施,实现专人管护,2002年1月,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2004年全镇达6541.5亩, 2004年8月,退耕还林林权证发到农户手中。2005年全镇森林4315公顷。 畜牧业:80年代前,畜牧业发展相对落后,牛主要以劳役为主,由于缺乏养殖技术、饲料,猪的品种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