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厅镇卫星地图 加载中,请您稍候...
请点击下方地名展开
官厅简介:官厅镇在红河中游北岸,建水县西南部,离建水县城45公里,东接陈官厅镇 官镇、坡头乡,南与元阳、红河两县隔河相望,西与石屏县牛街乡相接,北与青龙镇近邻是全县的高寒山区乡镇之一。地域在。含官厅、板井、谢租、车家、龙潭、乌梅、 建水县官厅镇 。 牛滚塘、苍台、团脑、磨依蚌、磨玉、乍拉12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然村,122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所设在官厅村民委员会。2003年末,全镇32810人,其中农业32011人,占的97.6%。境内居住着彝、傣、哈尼等少数民族,为16079人,占的49%。最低海拔270米,最高海拔2278米,为深切割的中低山地形,南北高,东部、东北部和中部为冲沟小平坝,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降雨量815毫米,无霜期307天。2 沿革早在唐宋之际,这里的纳楼部就是东爨三十七部之一。元时为纳楼茶甸千户,明代为滇南临安府属9土司之首的纳楼茶甸副长官司驻地。该长官司曾与贵州水西土司、武定凤氏土司合称西南3大彝族土司。旧志记载:“其地东至黑江交趾界六百里,南至元江直隶州界四百里,西到石屏州云台界一百里,北至府城南关纸房铺八十里,幅员广矣!”“官厅近郡治,地颇平衍,称膏腴。建土诚,高丈余,立三门,设司治焉。”光绪九年纳楼司分为4个土舍,总的仍称纳楼司署。民国5年(1916),设立官厅行政委员;次年撤销行政委员,改派建水县官厅县佐分理;后官厅县佐移驻江外新街,官厅改为建水县第八区。民国28年(1939),改为复盛乡。1950年为建水县第二区,1959年设官厅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乡。1997年361平方公里,3.1万,汉族占52%,彝族占41.2%,乡政府驻官厅村。含官厅、车家、磨玉、谢租、龙潭、板井、磨依蚌、团脑、乌梅、牛滚塘、苍台11个村。?年撤乡设镇。2003年末,全镇361.78平方公里。含12个村,98个自然村,122个村民小组,32810人,其中农业32011人,占97.6%;少数民族16079人,占49%。 。 3 官厅镇在云南省建水县西南部,红河中游北岸,东经102°37′00″-102°52′00″、。东接陈官镇、坡头乡,南与元阳、红河两县隔河相望,西与石屏县牛街乡相接,北与青龙镇近邻。396.85平方公里,3.42万人(2006年),有汉、彝、傣等民族。含官厅、板井、谢租、龙潭、车家、乌梅、牛滚塘、苍台、团垴、磨依蚌、磨玉、乍拉12个村。镇政府驻官厅村,离县城45公里。在山区,西北部和南部高,东北部和中部低。最低海拔270米,最高海拔2278米是全县的高寒山区乡镇之一。红河流经乡境南界,坝头河、葫芦口河、玛琅河流经境内。矿藏有铅锌矿、石膏等。有县乡公路连接晋(宁)思(茅)公路。名胜古迹有朝阴寺。4 经济与社会发展解放以前,官厅镇为纳楼茶甸土司统治,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农田水利、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九五”期间,历届党委、政府结合镇情,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个私企业,加快培植烤烟、甜橙、油菜、草果、花椒、黑桃、板栗、甜龙竹等后续产业,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镇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141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9174.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783万元,农业总产值5391.5万元;全镇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农民人均有粮450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1638元。镇域内有丰富的石膏、铅、锌、金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石膏矿储量8500万吨,铅锌矿储量90万吨,主要分布在团脑、苍台、牛滚塘、乌梅四个村委会,现以开采团脑村委会荒田矿区为主。有镇办、村办、联营、私营等矿山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620个,从业人员6342人。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生产铅锌原矿308658吨、石膏34300吨、锌精矿13500吨、铅精矿1242吨、石料1440m3、取沙65万官厅镇 m3、水泥空心砖44万块,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1347万元,现价总产值13815万元,增加值9409万元。官厅镇历史悠久,境内古迹荟萃,现存纳楼土司老衙门、新衙门、普氏宗祠、玉皇阁、文星阁、朝阴寺、乍拉曼法古渡口遗址等文物古迹和众多的彝族土掌房;有过山号、锁锣舞、彝族土司乐、烟盒舞、狮子舞等丰富的民族民间舞乐;有原始森林、红河峡谷等优美的自然风光。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学条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