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各庄镇卫星地图 加载中,请您稍候...

石各庄镇卫星地图-天津市武清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逸仙科学工业园、村地图浏览
请点击下方地名展开
中国 >天津 >武清 > 石各庄镇太阳系
杨村 下朱庄 东蒲洼 黄庄 徐官屯 运河西 梅厂 大碱厂 崔黄口 大良 下伍旗 南蔡村 大孟庄 泗村店 河西务 城关 东马圈 黄花店石各庄王庆坨 汊沽港 河北屯 上马台 大王古庄 陈咀 豆张庄 曹子里 大黄堡 高村 白古屯
石各庄简介:镇情石各庄镇在天津市武清区西南部,离首都北京85公里,天津28公里,北京机场95公里,天津港85公里,武清城区15公里,处于大北京经济圈中心地带,具有依托中心城市、空港、海港发展的独特优势,全镇45平方公里。石各庄镇党委、镇政府和全镇人民齐心协力,以“京沪”高速公路的开通为契机,围绕“奥运”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石各庄镇发展步伐。石各庄镇 2 生态环境围绕创建国家生态环保示范乡镇,实施生态林工程,植树35万株,构筑环镇、环村、环路绿色屏障。森林覆盖率达27.5%,境内林木成荫,果树成行,成为京津走廊的一颗绿色明珠。土地、水、大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为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最佳条件。3 区位优势石各庄镇东离104国道8公里,京津塘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京津公路等12条国家级干道均在周边通过,建设中的京沪高速在此通过并设有出口;京沪、京哈、京九、津蓟在附近通过,并设有客货站,客货运输方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石各庄镇(敖南村) 4 投资环境石各庄镇投资环境优越。跨入新世纪,石各庄镇党委、镇政府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力实施“环境立镇,开放兴镇、工业强镇、科技强镇、养殖富民”的发展战略,确立了“招商引智并举,园区民本先行,产业环境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制定了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尤其是依托优势,建立了创业工业园区,努力打造园区软、硬件环境,实现了园区“七通一平”,为投资者创造了兴业发展的平台。石各庄镇已成为海内外客商进军京津进而开拓中国市场的立基之地是投资者欲取高利的理想沃土。5 经济发展石各庄镇致力打造经济强镇。目前全镇拥有飞鹰、海达、万利、兴昊等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85家,形成了建筑建材、医药制剂、房地产开发、服装服饰、餐饮服务、木业制造、轻工电子、造纸印刷等8大主导行业。在工业发展上,突出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的招商引资。几年来,规划建成占地1000亩的产业功能区,220亩起步区土地已全部出让并正在建厂,二期1000亩地正在建设中。石各庄镇初级中学 在津西北的武清区石各庄镇,几年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近年来,这个镇确立以城市 化为先导的率先发展战略,把城市化作为牵动全镇经济发展的总抓手,以城市化促进全镇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先后获得了天津市明星小康镇、百强乡镇和文明城镇等荣誉称号,在全区综合实力评比中排名第一,成为津郊农村城镇建设率先升起的一颗新星———6 镇区规划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但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中国加入WTO组织,农村经济发展在迎来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作为农村基层乡镇一级的党委、政府,如何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武清区石各庄镇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以城市化为先导的镇域经济发展目标,提出“工业强镇、养殖富民”的发展方向,从全镇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镇域45平方公里进行规划修编,确定了工业区、作物区、养殖区、生态区、住宅区和商贸区新的六区发展格局,定位合理,决策科学,并在实际工作中真抓实干,稳步落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7 交通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没有路,就谈不上致富和发展,更谈不上城市化进 石各庄镇(17张) 程。用石各庄镇老百姓的话说:没有路,家财留不住,外财进不来。近几年具有超前意识的石各庄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路网建设作为全镇的重点工作,投入巨资加快建设与发展步伐。镇党委、政府把建设便捷、开放的路网体系,作为构筑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每年都要按计划改造、新建公路,构筑相互贯通、快速便捷的公路网,以此带动全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大格局的形成。如今,如果您有机会来到石各庄镇,一定会被这里一条条笔直宽阔、绿阴掩映的路网建设所吸引。 环城路、乡村公路、中心街道纵横交错,路路畅通,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1998年修建石各庄镇中心街路,改造后的路面宽由原来的4米到现在的8米。1999年围绕镇区修建长达5000米的西外环路,2000年又修通了2400米的东外环路,使全镇交通状况明显改观;2000年修建贯穿镇区的政府路,改造后的路面宽由原来的7米达到现在的14米,使镇区与104国道、京津、京霸、津保路更加顺畅地连接起来。与此同时,该镇采取镇、村、户共同出资的形式,完成各个村庄支路的铺砖硬化,把改变村容村貌列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近两年全镇先后共完成1400多条支路硬化,彻底解决了交通问题。8 园区建设近几年在京津走廊的武清区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快乡镇经济园区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工贸群体,使经济园区成为全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全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众多的经济园区中,2001年建立的石各庄镇创业经济园区,以其良好的区位优势、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率的服务脱颖而出。石各庄镇是武清工业基础较好的乡镇,镇内拥有天津飞鹰集团、天津海达集团等5个支柱企业和50多家民营企业,近几年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医药、化工、纸业加工等九大行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2001年底经市政府、区政府批准,石各庄镇建立了创业经济园,规划6.6平方公里。园区在武清城区西南部,离北京85公里,天津28公里,武清城区15公里,北京机场95公里,天津港85公里。京津塘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京津公路、京福公路等均在周边通过,具有独特的位置和优越的交通环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建设中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与京沪高速公路连接线在此通过并预设了出入口。区内交通便利,地下水资源丰富,生活及工业用水充足。园区自建立以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改善投资的硬件环境建设,目前已实现“六通一平”(道路、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随着区域性招商引资氛围的形成,各地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经济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一时成了各地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体力量。9 招商引资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石各庄镇创业经济园区积极应对,转变观念,探索新思路,营造新优势。在不断完善硬件环境的同时,他们把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突出服务效果作为重点,努力创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对入区企业所涉及的工商、税务等一系列手续,实施封闭管理和“一条龙”服务,园区总公司自组建伊始,就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明确了部门组成及职责,领导层进行了明确分工,建立健全了规范化办公模式。招商部建立了洽谈预案制,在谈项目登记制和项目主谈判人制,对在谈项目定期联系逐一落实,全程跟踪服务,尽可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使入区企业办理手续更加简便高效。今年上半年经济园区战胜种种困难,完成了通讯电网架设工作,办理完结土地使用证6家,节约评估费、出让金等项费用共计16.5万元。同时他们还延伸服务领域,协调企业办理施工各项手续,房产确权等项工作,为入区企业节约费用23.3万元,也为入区企业增添了活力与后劲。优越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让企业进得顺心,落得安心,经营得开心,备受中外客商的认可、信赖和好评。到目前,园区已吸引入区企业26家,引资2.2亿元,协议出让土地435亩。10 农业产业化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已不再适应。要加快城镇建设的步伐,农村经济的结构需要调整,农民的生产方式需要彻底的改变。正是在这种发展变化之中,石各庄镇率先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在城市化进程中,石各庄镇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列入城镇建设的整体工作当中。通过实行区域种植、特色种植、规模种植,改变过去农业一家一户的生产形式。在具体规划过程中,镇党委、政府认为,要加快农业发展,一方面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培育和挖掘农业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合理进行规划。通过多方论证和分析,镇党委、政府确定了建立作物区、养殖区、生态区三大区域,发展区域农业的发展思路。 建2万亩作物区,集中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粮食、经济作物。石各庄镇是武清区农业基础较好的乡镇,过去农民以传统农业为主,多是一家一户种植粮食作物,既分散零落,也不便于机械化耕作和集中管理,土地生产效率不高。建立作物区后,农民能够更加集中地种植粮经作物,形成区域化、基地化、规模化格局,有利于统一管理,实现良好效益。为了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种植,镇党委、政府不断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按照国家土地使用流转政策,灵活土地流转形式,推行反租倒包经验,使种植大户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优势。针对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加入WTO对农业带来的影响,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抓好传统农产品的更新换代,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科研部门,引进示范一批粮、瓜、果、菜、草等新品种。结合本镇实际,通过可行调研,上下形成共识,确定农业整体发展目标,坚持以养促种,拉动种植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宗旨,培育优势打造精品,作物区内棉花、牧草都不断扩大。围绕棉花生产,镇里专门为棉农聘请了棉花专家,搞大型培训,进行了19个棉花新品种的示范种植,使群众对棉花市场及种植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选好当家品种增产增收。与此同时,这个镇热情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主动与全国营销部门建立联系,签订单、跑合同,逐步建起了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架起了桥梁和纽带,形成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 建立6000亩养殖区,发展现代化的小区养殖。石庄镇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十分重视养殖业的发展,确立了“养殖富民”这一农业发展的大思路。过去农民发展养殖业多数都在自家的小院里,鸡、猪、牛、羊等种类畜禽与人生活在一起,规模小、效益低,又严重影响城镇环境。为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环境问题,该镇党委、政府提出用3至5年时间,实现养殖业“退村进区”,发展规模化、现代化、高效益的小区养殖,石各庄镇积极引导农民改变过去的养殖习惯,鼓励他们在村庄外建立养殖小区,发展现代化养殖业。在小区的建设上,镇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配套服务,规模生产”的发展原则,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每个小区建立兽医服务部,固定专门技术人员负责疫病防治、饲草饲料、改良繁殖等工作,使农民发展小区养殖的风险大大降低,组织化程度提高,增强了发展的积极性。同时,镇政府成立服务中心,负责制定全镇养殖业发展规划,提出年度养殖指导实施方案,下设专业养殖协会,为养殖户采集市场信息,提供引进品种、饲料、防疫等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并帮助协调资金土地等问题。充分发挥养殖协会的作用,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抓好产品的产、供、销,努力培育加工企业,尽快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提高农场化管理水平。目前全镇已成立了猪、牛、羊、特禽等四个专业协会。以养猪协会为例,通过统一购买猪、饲料,统一销售,每个会员一年就可增收4000多元。截至目前,全镇养殖小区已达14个,目前奶牛存栏2000头,年底实现5000头,肉牛年出栏3800头,羊出栏15000只,猪出栏1.9万头,其它养殖品种也有了较快的增长。全镇参与养殖的农户达到1804户,从业人员4000人,养殖业增加值2400万元,占大农业增加值50%以上,仅养殖一项,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260元。 今后几年镇党委、政府在养殖业上又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一是要加快无公害绿色奶畜产品,全面提高质量;二是着力培育养殖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起以食品加工、鲜奶生产为主的农副产品配套体系,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三是以生猪和奶牛为重点,带动全镇养殖业发展;四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重点发挥好服务中心作用,实现规范化运作,逐步把养殖业全面推向市场;五是抓好供销两大市场,立足京津地区,逐步向外省市拓展。到2007年使养殖业的增加值占大农业增加值的70%以上,实现“养殖富民”的根本目标。1建设生态建立万亩生态区,抓好路网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乡镇,成为人们新的追求和发展方向。石各庄镇地势较高,地面高程最高达12.5米,地上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为此,镇党委、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区的思路,改善人居环境。生态区建设主要包括:路网绿化,肺叶工程,绿色屏障。以常绿、成材、实用为原则,今年启动3800亩生态林建设一期工程。完成了石阵路、杨王路、黄王路公路两侧各50米的绿化带建设,全年植树不少于7万株。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1万亩生态林建设。探索立体种植模式,抓好林粮、林果、林草、林菜、林药等项目的引进和示范,借鉴总结推广经验,加快产业化进程。近几年随着生态从工程建设的启动,镇区环境大为改观,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外商纷纷来这里投资,为全镇小城镇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2 建设住宅建设住宅小区。离开祖辈居住的村庄,搬进整洁现代的城镇住宅区,随着石各庄镇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过上了世代盼望的城里人的生活。镇党委、政府为满足群众的需要,从1997年开始,就在镇区挑选居住条件好的地方,为群众建住宅小区。截至目前,全镇住宅楼已达8栋,230多户农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平均每家住宅达到100平方米,比城里人住的还要宽绰得多。13 建立商贸建设商贸区。商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繁荣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渠道。为此,镇党委、政府对商业发展非常重视,将石各庄镇中心街改造建成商住楼,并将逐渐建成商业区,为经商人提供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加强市场的规划和管理,加大对个体经商户的扶植、服务,提供比较宽松的发展空间,吸引了本镇和外省市一批人来此经商。仅去年就增加商业性门脸、摊点136个,使商贸区内固定摊点与流动摊点达700个,每逢集日,这里人流量超过万人,形成了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不断完善活动中心、文明示范路、规范化集贸市场、中心花园等公益设施。这些设施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也是城镇建设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只有抓好了这些硬件建设、载体建设,城镇建设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石各庄镇把集贸市场、中心花园等公益设施建设列入了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党务副书记任副组长、主管城建工作的副镇长和党委组、宣、纪委员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将各项任务进行分解,严格落实分工负责制。该镇党委一班人认为,加快城镇的城市化建设进程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城镇城市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所谓高起点,就是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不搞“小而全”,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高品位,就是立足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兼顾完善城镇整体形象,使之符合现代城镇的建设标准。为此,该镇专门拨专款20万元用于城镇这些基础设施的规范设计,先后聘请了天津铁三院建场局设计室和天津大学规划设计院的有关专家,对该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乃至今后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规划,形成了一个集商、住、行、学习、休闲娱乐等设施建设为一体的详细的设计方案。武清区委、区政府对该镇的城镇建设也非常重视,区主要领导和主管区长亲自把关,相关部门多次论证并九易其稿,区政府专门召开区长办公会,就设计方案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并最终审批通过了规划方案。14 保证资金在投入建设的过程中,石各庄镇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资形式,一是确保政府投入,二是争取社会赞助,三是争取上级支持,四是协调各方关系单位帮助,五是鼓励个人投资。可以说,在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全镇上下集思广义,献计献策。据统计,从1999年以来全镇用于城镇建设的资金,每年都不少于3000万元,从而确保了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在镇党委书记的带领下,该镇党政两套班子成员没有歇过双休日和节假日,经常利用晚上时间深入到农户家中征求意见,向农户讲道理,消除误解,化解矛盾,调动积极性。镇主要领导只要一有时间就深入到工地询问进度,敦促工期,监督质量。经过不懈的艰苦奋战,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一条长1800米的政府路由过去的7米宽改造成14米宽,路面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路两侧用彩色花砖铺设了2米宽的人行路,安装了102盏五火华灯,设置了20个固定保洁箱,配备了由6人组成的专业保洁队伍,道路两则近50幢商业楼、办公楼和住宅楼全部实行了楼前卫生“三包”责任制,一条宽敞、整洁、干净的公路成了镇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经市、区批准,镇政府投资300万元建设的一个占地60亩的中心公园,也已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每天吸引一千多群众健身,并计划再扩建60亩,使其达到120亩。15 规范农贸农贸市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市场内完善了上下水、照明及防火设施。在市场两侧建了130余幢风格迥异、造型美观的商住楼,130余户个体工商户在楼内经营。其他700多个常设和流动的个体摊贩在市场内经营。建起了可容纳100余人的村民培训中心,装备了微机、摄像机、录放机、电视机等电化教学设备,聘请了12名专兼教师(其中10人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建起了占地15.6亩的文化活动中心,内有可容纳1000人的剧场、200平方米的活动大厅等。面对城镇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人们欣喜地说,家乡天天都有新变化,年年都有新发展,镇党委、政府真是为咱老百姓办了大好事、大实事呀!石各庄镇 在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这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后,石各庄镇千方百计积极发挥这些基础设施的阵地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全镇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外部环境。几年来,该镇利用 村民培训中心和村民学校等教育网络,坚持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共举办时事政策、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培训班150期,培训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奠定了基础。为加强市场管理,镇政府成立了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对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参与交易双方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全镇个体工商户由三年前的500户发展到目前的近800户。依托政府路和中心花园建设,该镇组织了多次《武清区市民守则》宣传教育活动和消夏晚会、秧歌联赛等活动,有效地激发了群众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和投身家乡两个文明建设的热情。此外,该镇还在12个村成立了13个民间花会表演队、一个京剧团、两个评剧团、三个灯光篮球场,而且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建有读书室、老年活动室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16 发展展望在发展镇域经济的过程中,武清区石各庄镇党委、政府,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决策定位,率先制定出城镇建设长远发展目标,在抓好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的同时,紧紧抓住发展农村城镇这个关键环节,在农村城市化建设中取得新突破,闯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建设发展的成功之路。我们祝愿石各庄镇在城镇建设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明天的石各庄镇会更加富庶美丽。

石各庄周边景点排行榜(图文攻略)

微信订阅:相约久久,赠送9000景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