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街道卫星地图 加载中,请您稍候...
请点击下方地名展开
中华简介:位置中华街 湛江中华街道 。 道在赤坎西北部,东起光复路、中山二路,与中山街道为邻;西沿南方路,与麻章区云头村相接;南抵赤坎水库、南桥河北岸,与南桥街道隔河相望;北至九二一路,与寸金桥公园相连。2000年区域2.6平方公里,常住10503户、38120人,流动2200人。根据第五次普查数据;中华街道 33127人。其前身为赤坎鸡岭办事处,1957年改为此称,1960年6月成立赤坎人民公社时,改中华街道为中华街道管理区。1968年建立中华街道革命委员会,1980年随着赤坎区机构变动,取消革命委员会,复称中华街道。街址初设中华路47号,1966年迁至新太路5号。因当时主要街道是中华路,故以中华街命名。 中华街道是赤坎的重要区域。法国租借广州湾期间,本街域是赤坎公局、赤坎市政厅驻地。国民政府收回广州湾后,驻有湛江市政警总队、先遣军第2支队。新中国成立后,该街道成为党政军机关、省市直属单位之要地。2000年区域内驻有中央、省、市和部队单位165个,为湛江市人民政府、湛江军分区机关驻地,湛江市人事局、计划发展局、文化局、计生局、税务局、司法局、法制局、广播电视局、湛江市公安局赤坎分局、外事办、广播电台、湛江第一中学、湛江市第九中学、湛江市第三小学、第八小学校、第十五小学、广东省机电学校、湛江市小孔雀粤剧培训学校及湛江市妇幼保健院、赤坎区中医院、赤坎区红十字会等单位设在该区域内。2 周边交通中华街道交通方便。民国7年(1918)建成赤坎到志满的公路后,客运汽车从今赤坎南华广场起,经鸡岭山(今南方村),过赤志桥到志满圩。至赤坎水库建成前的1958年6月,还有赤坎到志满的客运班车经过南方路。跃进路于1958年建成后,成为325国道赤坎路段的主干线。1986年康宁路、康顺路建成后,长途客运班车不经跃进路,跃进路仍是贯通赤坎城区的主干道。该街绿化建设搞得好,1986~1998年共砌花池4000多个,种植各种花木60000多棵,建设了新江二横巷、光复居委荔枝园、文东居委二横巷等美化景点。3 经济中华街道经济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58年由社会闲散无业人员兴办了生产自救形式的生产组和服务业,以手工业为主,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小作坊和小企业。1979年改革开放后,街道工商业迅速发展,不但拥有工商业总公司、运输公司、服务站、房地产开发公司等经济实体,还扩充和新办了赤坎区溶解乙炔厂、中华印刷厂、中华工艺厂、中华塑料厂、中华化工厂等企业。1993年是街道工商业发展的高峰期,街属工商企业达200家,还管辖中华工艺、中华化工两个70000平方米的工业小区,当年街道工业产值达5702万元,出口创汇158万美元,实现利润259.28万元,为国家创税350.5万元,商业销售额达2.2亿元,税利700万元,较1984年实现工商业社会总产值、利润、税收三个翻一番。1995年根据上级政府部门的要求,街道成立了“中华基金会”。由于违章运作,造成巨额资金无法追回,给街道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但在1999年后,中华街道党政领导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吸纳客户,引进外资兴办了一批工商企业。2000年中华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3家,工业总产值12065万元。有商业户890个是年商品销售额8.2亿元。 民政救济工作搞得扎实有效。1982年起,建成360平方米的敬老院一座,入住“五保”老人20人(包括街道办管辖工厂的工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125元。临时救济的人数每年达850人次,发放救济款15000多元。至2000年街道救济各类贫困人员6300多人次,发放救济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共9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