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驴友游记 >碧波流烟的空间

风雪弥漫少女峰

2022-10-19 19:39:15 碧波流烟 阅读:1011 积分:2000


           2009年6月6日,我从瑞士的因特拉肯出发,乘坐带齿轮的小火车,来到这个世界上最为壮观的阿尔卑斯高山景观之一——少女峰游览。一开始,就觉得这趟行程不顺利,因为导游没有强调要多穿衣服,我对少女峰气象资料没有经过仔细研究,以为在山顶上呆的时间不会很长,冷不到哪里去,所以仅穿了一件毛衣两条单裤就跟上了登山的队伍。一开始还算舒心,从山下到山上,沿途风景如画,但因为温差很大,云雾很厚,妨碍了拍摄的效果。这里除了高山和其它自然奇迹外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喻沿途的农舍建筑就很有特点,自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此地作为世界遗产扩增后,这里的山上山下,一切人文和自然景观,都成了重要的文化珍宝。

          据有关旅游的资料介绍:少女峰(Jungfrau)位于瑞士因特拉肯市正南二三十公里处,它并不是欧洲最高峰,它巍然屹立在伯尔尼的东南方,被称为阿尔卑斯山的“皇后”,是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之一。我们乘坐的齿轨列车,爬山的最大坡度为63度,经过爬山和穿越隧道到达海拔4158米的少女峰。虽然它的高度仅我国的珠穆朗玛峰的一半高,但它延绵横亘18公里,宛如一位美少女,披着一头长长的秀发,银装素裹,妩媚动人地仰卧在蓝天之下的白云之间。

           人们都说,瑞士是户外运动的天堂,此话还真不假,我所到的因特拉肯小镇,都似乎能够体验到这里的人们对于徒步、爬山、探险、速降、攀岩、滑雪等活动的爱好。据说因特拉肯原意即“两湖之间”,位于图恩湖(Lake Thun)及布里恩湖(Lake Brienz)之间,这个小镇也是瑞士阿尔卑斯山旅游的起点,是我们这趟登临少女峰的必经之地。在因特拉肯,我见到一对父子,好像是印度人,他可能看见我拿着个大相机,示意请我帮他俩照相。估计这里任何时候都是游人多过当地人,这是一个典型的因旅游而兴起的小镇。就在火车站旁边的云雾缭绕陡峭山峰上,我见到了类似“飞流直下三千尺”般的小瀑布,它在齿轮小火车还没有开车前,就给我一种神秘莫测的印象,想象中的旅途可能会充满着一些不确定的变数。

           我和大多数游客一样,乘坐的是一种特殊的登山小型电力机车(人们习惯仍叫它“小火车”),整个小火车仅三节长,因为上山的坡度很陡,火车前进的速度较慢,正好让我们这些极具好奇心的游客可以尽情地舒适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因特拉肯有东(Ost)、西(West)两个火车站。登山铁路从东站发车到海拔3454米的少女峰,依靠的是特殊的登山齿轨铁路,这可是瑞士的一大奇迹,这条能爬63°陡坡的齿轨铁路,让千千万万游客轻松到达那些以前只有少量登山者能够攀爬到的地方。这条建筑史上的奇迹铁路始建于1896年,是一位叫做Adolf Guyer Zeller的企业家,投入了巨大的资本修建的,据说历时十六年才完工。他修建该铁路仅仅是为了“拉人们去看风景”。应该说,这条100多年前修建的铁路给无数游客带来了便利,它让我们这些凡人也能登上终年积雪的山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随着火车的不断爬升,随着路边看见终年不化的积雪,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我越来越后悔没有多穿几件衣裳上来。不过,当迷雾重重中的少女峰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我忘记了少带衣裳的烦恼,跟着车厢里的游人一同欢呼起来。还没有等我准备好相机,小火车即完全进入到少女峰的内部,一个长达7公里多的隧道里。因为专供旅游者享用,这隧道中设有景观站,游人可以中途下车欣赏阿尔卑斯山层峦叠嶂风光。我们所乘坐的小火车在陡坡隧道里爬行了半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少女峰的终点站。严格意义上讲,这个位于隧道里的室内火车站更像是一个休闲娱乐场所,因为它在这里有通往餐厅、商店、观景台以及完全是冰河戳成的通往户外的通道。这里观景台因为气候原因,完全是被厚厚的玻璃遮挡了的,我见到玻璃窗外白漫漫一片雪景,只记得拍照,忘记了与导游联系,只得随着大批游客一同从通道中走向户外。啊呀!刺眼的皑皑白雪让我好一会恍不过神来,加之室外温度骤降,全身的肌肉都绷紧了,一阵痉挛过后,才想起要把相机的光圈和速度重新调整。我那宝贝相机此刻也经受了考验,按照相机保护原则,好相机是不宜在温差太大的环境中使用的,前两天在日内瓦还是六月的骄阳,摄氏三十度的温度,今天到少女峰可是大雪迷茫,寒风刺骨,难怪有人说旅游是花钱卖罪受,有时还真是那么回事。等我活动活动筋骨,满山的积雪,陡峭的山峰,已经印入我的眼帘。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在一些特殊环境中,人们也能够很快适应环境。在灰蒙蒙的天际与白雪之间,你或许可以抛弃所有烦恼,亲吻这洁净的大自然,抑或陶醉在这白茫茫的世界里。我们的运气可能不好,我没有像人们说的那样,看到少女峰的蓝天与白雪相间的美景,只见到人们为了克服寒冷而努力地奔跑,或者在刻意地大声呼喊,其实人们只是为了驱散风寒,为自己壮胆而已,一些年轻人跑得好远好远,他们的呐喊声在山谷间隐隐约约地回荡。我见到几位年纪大的游客,在隧道出口处打了几个圈圈就回餐厅去了,他们只能在商店里等待同伴,或在餐厅里喝着咖啡消磨时光,或隔着玻璃窗户向远外的雪景发呆。

           来之前我在网络搜索到少女峰顶上有一个人工湖,据说是冬季滑雪场用来人工增雪用的备水池,从高处看上去湖面就像一块纯洁的蓝宝石,可我到少女峰时,因为天气太酷,不能远游,这人工湖我没有亲眼见到。尔后一次乘坐瑞士航班,从高处倒是看到了几个较大的山间湖泊,不像是人工湖,因为它们太大了,可能是少女峰流淌下来的雪水聚集而成的自然湖泊,不过它们夹杂在雪山中间,却是别有一番景致,让人赏心悦目。

          这里的牌子上明显写清楚了是“INTERLAKEN OST(因特拉肯东站)”,但我还没有搞明白,为什么这个钟表业特别发达的国度,在这样重要的旅游车站,两个时钟竟然不一样,右边时钟是11时13分,另外左边的时钟指向11时32分。

          这是我在前面文章中提到的两位像印度人模样的游客,他们或许是一对父子,他们请我帮助拍摄一张在小站的纪念照片,我用他们的相机拍过了,用我自己的相机拍摄时,我就只要求留住他们的人相,并没有将他们与小站的景色统一考虑进来了。右边还有一位,是等待我帮他拍照的大胡子,我后来也答应了他的要求。我的英语在这些简短的沟通中也起了蛮大的作用。其实瑞士当地人使用的是德语或法语,能够使用英语的,大概多半属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了。

         从瑞士的因特拉肯火车站出发,首先就见到这“飞流真下三千尺”的自然景观。  

         这是在少女峰脚下的瑞士村庄。  

         将这个小集镇作为登上少女峰的宿营地倒是很不错的选择,看得出来,这里的游客在匆匆准备行囊,整理箱包,正待出发。

         齿轨铁路的两旁,大多数地方可以见到用木条做成的栏杆,开始上山时,房屋相对稠密。

         齿轨铁路旁边还能够见到农舍放养的牛群。

         牧场,栏杆,散在的牛羊,曲折的山间小道旁边有树林边缘散在的林木。

         近处的木头桩子,如果一个一个连成一条线,我想这大概是一个农庄与另一个农庄的分界线吧?小火车爬坡的时候,两边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山间坡地上那些简陋的房屋可能就是牛棚或贮藏木头用的。小火车越爬越高,云层似乎就越压越低。在爬升的齿轮小火车里见到山下,藏在迷雾中的村落。小火车越往上爬,气温就越低,渐渐可看到地上的积雪。越往少女峰上爬,路上的积雪就越来越多了。

          这是通往少女峰长长隧道尽头的车站过道里,有意不经装饰的岩石墙壁上悬挂的宣传广告牌,它在向人们无声地诉说,这个百年前建成的大隧道当时工作的艰辛。要在一百年前,在机械化程度不高的那个年代,在这么坚硬的岩石上,在这么寒冷的环境中,凿出这么长的隧道,修筑这么有特色的齿轨铁路,是多么艰难的浩大工程啊,想象当时的工人承受了怎样的艰苦劳动,才让我等游客如此舒适顺利地登上这少女峰顶,我又一次感受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惬意,感觉前辈科学家、工程师和基层劳苦大众的伟大和光荣。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这个隧道本身就是近代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铁路是陡坡向上爬行的,没有齿轮的火车根本不可能爬上这么陡的高山。以上这两张图是我们在少女峰小火车的终点站,即少女峰颠峰火车站观景台隔着厚厚的玻璃窗拍摄到的室外皑皑白雪的情景。这厚厚的玻璃窗户用了坚固的把手锁住了的,防止有人怀着好奇心打开它,窗户的外边可是万丈深渊,十分危险哟。一出混凝土隧道门口,外面白茫茫一片,连眼睛都睁不开,大风吹得人都站不稳,更不用说拿稳相机了,我的手在哆嗦,拍摄下这样一个极不对称的画面,如果不是它对于我来说太珍贵,我是绝对不会选择它登上我的日志的。

          我已经不习惯用“P”模式来摄影,但因为手在发抖,眼在发矇,慌慌张张地调不好白平衡色温,调不准光圈和速度,以至于当时拍摄的照片一会儿曝光过度而显得太亮(如上面这张),一会又曝光不足而嫌太过晦暗(如下面这两张)。 透过地老天荒形成的峰峦,由于气温突然变得很低,我全身都在发抖,虽然景色壮观,但我真还想象不出,这终年积雪的少女峰,她婀娜多姿的身段在哪里体现,噢,人们所描述的蓝天白雪相间的美景在哪里?我真怀疑这些人是在吹牛,我当时真是难以见到蓝天白云,我所见到的是灰蒙蒙的铅色的天与漫天风雪笼罩的山峦似乎连成了一片迷离幻影,我觉得,如果要搞一个世界末日的场景,我当时面临的景象倒是蛮适合的,这正是我所经历的“风雪弥漫少女峰”啊!

           这里大概是晴天时搭起来的脚手架,天呐,那么高,如果说辛苦的施工人员能够在这悬崖峭壁上劳作,从这里长长的云梯爬上山顶,那真是了不起,这些劳动者为我们创造了如此安全便利的旅游环境,我从心底里隐隐地泛泛地升起一股感恩的情愫。

          我还真记不起那天到底下了多大的雪没有,从这张宝贵的在少女峰顶上拍摄的照片看,当时还真是有雪花在飞舞。你看吧,在人们的黑色的帽子上,灰色上衣背后,红色上衣胳膊袖子上和背包带子上都能够看到有雪花点子飘落下来。根据资料看,少女峰这个方位大约有50%的地区被冰川覆盖,这或许是阿尔卑斯高山造山过程的重要见证。这一世界自然遗产证明了冰川和高山是如何形成的,还有它们终年积雪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上三张图就是我们穿越阿尔卑斯山最长冰川隧道时所拍摄的隧道内的冰雕和隧道内带日光灯照明的人行走廊的景象。

         下山时,从小火车上,可以见到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大概它们是为护林员工作而开辟的道路看吧,终年不化的积雪点缀它们,让人们了解这里终年气温都很低哟!

         看!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齿轨铁路和我们所乘坐的带有齿轮的特殊小火车,没有它,我们难于到达少女峰。  

         这里是上山下山都必须经过的小集镇。  

         这里的建筑物风格独特,令人神往。

         我们下山了,另一班小火车正在平地出发,它们就会要接受陡坡的考验。  

         这是通往少女峰的一个小齿轨车站,运货物的列车与客车一样,都是有齿轮与齿轨相连的。

         这些乘客看上去好像是衣裳褴褛,像是流浪的吉普赛人的派头,其实他们也像我一样,是将各种能够当时找到的衣裳,不管式样,不论颜色,不顾风度,只好保暖就往身上穿,往头上戴。看得出来,这位戴着乳白色帽子穿牛仔裤的导游在招呼他的旅游团成员赶快上小火车,他们自己倒是装备齐全,带帽子的鸭绒服说明他对这里严寒有充分的准备。

         如果你注意看,就可以从这张照片的上端见到坡度很大的齿轨铁路的影子。

        从少女峰山顶下来,我们感受冬季、春季和夏季等三个季节的气候变化,这里路边的植被自然也会随着阿尔卑斯山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以下几张图片就是说明这个问题的。

        越接近山脚,在小火车上见到的村落就越多,房屋的密度也就越大,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的民宅半隐半现在厚厚的白云下面,有如人间仙境。

        我们在下山时,因为坡度太大,所以见到的农舍像是倾斜着的。

        看这张图片,可以认为齿轨铁路有时候弯度蛮大。

        越往山下,一些房屋大胆地建在齿轨铁路的旁边,让游客一睹它们的欧式建筑的风采。

        快要到因特拉肯了,随着海拔地势接近平地,这里出现越来越密集的田园牧歌般的村落,在层层的高山和厚厚的云层下,这里生活的居民倒也显得悠闲自在。

        我下山时,以上的三张图,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我再一次看清了,这就是我们出发时见到的这条飞燕游龙般的瀑布,它一直在不知疲倦地流淌着,噢,我们就要回到起点站因特拉肯站了。

         终于,因特拉肯站到了,它的特征就是地上这些中间带齿轨的特殊轨道。这里可以见到游客手中拿着的雨伞,看来这多雾的天气山下是多雨水的。

        看来这位老爷子是位徒步旅行者,他大概也是一位宠物爱好者,他的爱犬好像在前面带路似的。

        噢,车站四处都能见到牵头爱犬上车的游客。顺便说一句,瑞士的流浪狗特多,瑞士人是不吃狗的,它们在大街小巷随意闲逛,无人问津,我想要是在中国,这些洋狗可是逃不掉被宰杀的命运的。 

        这是我在瑞士航班上拍摄到的阿尔卑斯山脉六月天高空俯瞰图,在这些延绵起伏山峦之间,我们如果仔细看,即可见到几座山峰围成的由雪水汇聚的一个个湖泊,它们在蓝天下,像蓝宝石样闪耀着湛蓝色的光芒。我们或许可由此以一管窥全豹,想象少女峰那桃羞杏让,燕妒莺惭的容貌和她那妩媚动人的苗条身姿。 我们登上少女峰时没有遇到好天气,这瑞士航班上看到的奇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旅途的遗憾。


         我能够在瑞士航班上向下航拍弥补我的遗憾,我的读者看了这么多照片,闹了半天,少女峰的尊容却一直没有谋面。为了不让我的日志读者失望,我不得不将一张在少女峰隧道展厅里翻拍的外国登山运动员拍摄的获奖照片拿出来,借鉴一下,让我的读者一睹少女峰的大致面貌。这里要声明一点,这张照片的版权可是人家的,我那天去的少女峰那块地方,那个时间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天气,更没有这么好的角度。这是一张与我日志主题有悖,但我不得不引用的照片。以读者的利益为重,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为重,我要特此作这一尊重其事的声明。再见了少女峰!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要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来亲近你,将你的美丽尽情地拍摄下来,让世界一睹你俏丽的芳蓉。


    微信订阅:相约久久,赠送9000景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