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驴友游记 >motto的空间

大东北自驾游之七:过诺门罕战役遗址

2024-01-08 15:56:05 motto 阅读:2086 积分:2076
    相关景区的详细攻略:

    从阿尔山中蒙口岸出来,继续往西北方向行进,出兴安盟阿尔山市进入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

    经过一小时的行程,下午3点左右我们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草原一抹往日模样,回归到我们记忆中的景象:地是平的,草是绿的,一望无际,莽莽苍苍。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因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是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和海拉尔区、满洲里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总称。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海拔在650-700米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地域辽阔,30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5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草原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依次是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罕达盖收费站。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中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草原区可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及少量蔬菜,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草原植物资源约1000余种,隶属100个科450属,有碱草、针茅、苜蓿、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被世人誉为世界美丽的花园。呼伦贝尔草原年平均温度0℃左右,无霜期85~155天,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50~350mm左右,年气候总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温度差、日期温差大。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大草原也是一片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出产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1999年以来,气候异常,年降水量偏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持续高温,水分蒸发量增加,干旱程度加重,超载过牧仍然存在,沙化土地得不到及时治理,造成沙化面积以每年1万公顷左右速度逐年扩展,流沙危害日益严重,致使草场整体利用价值下降。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为了加快沙地治理步伐,2002年,呼伦贝尔市林业局启动实施了“樟子松行动”。选用呼伦贝尔的乡土树种沙地樟子松,以其具有自然落种好、天然更新快、耐寒、耐旱的生物学特性,模拟樟子松自然分布规律,以大面积禁牧、小面积封育的形式,以簇状、组团状栽植樟子松大苗,并促进其自然更新,用10%的樟子松栽种面积,达到100%的治沙效果。建设了呼伦贝尔250千米长、140千米宽的绿色长廊和经济带,保护、建设呼伦贝尔草原,减少了风沙、白灾和黑灾等自然灾害。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现在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个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这里被人们盛赞为北国碧玉,人间天堂。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飘动着细细的嫩芽,花儿在风中散发着无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开始盛开了,五颜六色的,就像一块漂亮的地毯,披在呼伦贝尔的大地上。树木也穿上了绿色的纱衣,春燕欢笑着归来,整个大草原春意盎然,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夏天这里空气清新,气温凉爽,是避暑度假的胜地。 一场细雨过后,美丽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蓝天白云、碧草绿浪、湖水涟漪、牛羊成群、点点毡房、袅袅炊烟,整个草原清新宁静。茫茫无际的牧场,传来悠扬的牧歌,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远远望去,好像是白云飘浮在山间,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微风吹过,草浪滚滚,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着动听的情歌,挥动着羊鞭,游走在美丽的草原上。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在霞光的辉映下,草原与天连成一片。蒙古包里响起了委婉动听的马头琴声,这动与静相结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旷神怡。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秋天,这里是一片金黄的世界。成熟的野果挂满枝头,微风吹来,草原翻卷起层层波浪,草香扑鼻,秋风佛过,散发开一阵阵沁人心扉的清香。牧人们忙着放牧,剪羊毛,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整个草原好似一幅美丽的金色油画。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冬天,这里经常的大雪纷飞,整个大地都变成了琼雕的草、玉琢的树。漫天雪花飞舞,给草原穿上了洁白的盛装,小河也覆盖了厚厚的雪白棉被,树枝挂满了沉甸甸、蓬松松的雪球。呼伦贝尔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变成了一个银白色的童话世界。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美丽的地方一定有美丽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风妖和沙魔横行,地上寸草不生,滴水如金,牧畜濒于绝迹,牧民尸骨遍地。草原上一个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对情侣,女孩能歌善舞,才貌双全,叫呼伦;男孩力大无比,能骑善射,叫贝尔。他们为了拯救草原,追求爱情,与草原上的妖魔奋勇搏杀,他们降风妖、除沙魔、施甘露、布生灵,把草原打扮得格外美丽。草原人民为感谢和纪念他们,就把自己的家乡取名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不说了,不说了,想想都是那么美!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诺门罕战争遗址位于中国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所在地阿木古郎镇以南60公里处,1994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惜今天不开门,我们只能在门口站一站。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二战期间,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诺门罕布尔德地区中蒙界河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满”蒙边境战争,是日本关东军和苏蒙军的一场局部正规战争——诺门罕战争。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余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伤6万余人,其中日本死伤5.4万人。无论空战或坦克战,在当时的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空前的,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日本关东军731部队首次将生物武器应用于实战(细菌战),但仍遭到惨败,被迫停战讲和。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前面就是罕达盖苏木。

    我们的依维柯马不停蹄地奔驰在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窗外是扑面而来的草原美景,车内响着乌兰托娅优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一边走,一边听,一边回忆一下那场险象环生的神秘战役。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

    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结束。日、苏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并攻击伪满洲国的八月风暴行动为止。

    诺门罕战役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

    2018年12月,首次公开日军士兵相册中的诺门罕事件。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由于地缘政治上的冲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开战。两国在1904年在中国的东北爆发全面的日俄战争,结果日本战胜,中国的东北落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俄国亦被迫把库页岛南部割让与日本。

    1921中国的外蒙古宣布独立。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之后在1932年成立听命于日本的伪满洲国。伪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并分别有日本及苏联的驻军。双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边境纠纷。1935年起,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及兴安骑兵部队,便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从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发生多次军事冲突,规模逐步升级。

    1936年3月30日,日本关东军涩各支队1500人乘汽车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入侵蒙古境内阿达格多兰地区,被苏蒙军队击溃。同年3月12日苏蒙签订互助协定,不断加强边防。

    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开进海拉尔。同年10月,苏蒙远东军第57特别军开进蒙古驻防,双方议和停战协定。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诺门罕战役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战役。

    第一阶段。1939年5月11日至6月16日,在新巴尔虎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满”蒙边境战争,即日本、伪满洲国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事件。

    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在诺门罕一带进攻蒙古人民共和国,占领其东部的领土哈拉哈地区,作为下步侵入苏联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5月11日,蒙军第24国境警备队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东地区放牧。伪兴安警备骑兵第3连驻锡林陶拉盖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开枪阻截,并上马追赶,将蒙军牧马人和马群赶回西岸。蒙军第7国境哨所50余名骑兵攻占设在争议地区的伪满锡林陶拉盖哨所。

    5月13日晚21时,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搜索队队长东八百藏中佐奉命率104名骑兵、90名装甲兵到达距诺门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尔庙,派出侦查兵进行作战准备。关东军司令部将驻齐齐哈尔的飞行侦察第10战队、海拉尔飞行第24战队、关东军汽车队的运输汽车100辆,归23师团指挥、使用。

    5月14-15日,东八百藏部队在5架日机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东的蒙军742高地攻击。蒙军居于劣势(伤亡30余名),主动撤向河西。5月17日,东八百藏率部队返回海拉尔。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而介入,立即将第11坦克旅开往哈拉哈河地区,同时命令驻在乌兰乌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师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并将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从乌兰巴托迁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苏联的飞机也不断在战事地区集合,并在诺门罕地区飞行侦查。蒙军骑兵第6师又渡过哈拉哈河,架起浮桥。

    1939年5月28日拂晓,由山县武光大佐负责指挥的第64联队一部约1058人、东八百藏中佐搜索队约200人及伪满兴安骑兵第1、2、8团各一部,分三个方向围攻蒙军,结果被苏蒙军击败,日军搜索队战死115人、失踪81人,几乎全军覆没,东八百藏本人也被击毙;而日军山县部队战死151人、生死不明92人,伤亡率为20%。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第二阶段。6月18日,朱可夫被苏军统帅部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朱可夫到达塔木察格布拉格后,开始集结兵力,储运军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贝斯(今乔巴山)等地开辟野战军用机场,苏战斗机开始在空中与日机周旋。6月19日,苏机轰炸阿尔山、甘珠尔庙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军集结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6月20日,第23师团全体出动,小松原带着2万人向诺门罕进发。关东军司令部调第1坦克团和第2飞行集团支援第23师,共有12个步兵营、70辆坦克、180架飞机。

    6月21日,日军第2飞行集团团长嵯峨彻二中将把他的司令部从新京(今长春)迁至海拉尔,调来4个飞行团,集中17个战斗轰炸、侦察机中队。6月22日,苏军出动150架飞机空袭甘珠尔庙、阿木古郎将军庙一带的日军集结地和野战机场,日机也倾巢出动。双方从22-24日,在诺门罕地区上空大战3天,近60架飞机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后,苏机不断增多,而且出现新型战斗机,日军则逐渐丧失主动权,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上午3时,137架日机在海拉尔机场起飞,编队布满海拉尔上空。6时20分,日军机群到达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上空,进行狂轰滥炸,机场顿时黑烟覆盖。日军作战部队向关东军司令部报告击落苏机99架,击毁地面飞机25架。

    6月下旬,关东军司令官命令第23师团尽快发动地面攻势。兵力共计2万多人、84辆坦克、180架飞机和400辆汽车。

    7月1日,日军在小林少将的指挥下,6000人的部队向哈拉哈河西岸攻击,中午时攻占河东岸的谢尔陶拉盖高地。朱可夫组织150辆坦克、154辆装甲车、90门大炮和全部飞机及其它部队,分三路反攻。由于巴音查岗高地周围全是开阔地,非常有利于飞机和战车作战,日军全部裸露在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炮的面前。

    7月3日上午7时,第一批苏军轰炸机和歼击机对日军进行了轰炸和扫射。同时,苏蒙军的大炮猛烈轰击日军集群。这两股火力立即阻止日军行进,日军无法开展火力,只顾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掘个人掩体。上午9时,苏军第11坦克旅的150辆坦克向龟缩在沙丘掩体的日军开火。

    7月11日,关东军司令部命令停止攻势,进行战线整顿,决定向诺门罕前线调兵。从内地调来独立野战重炮联队,从奉天(今沈阳)、北安、齐齐哈尔等地调来反坦克速射炮中队,给23师团补充武器和兵员,增加飞机和车辆。

    关东军司令部从战争一开始,就指示石井部队拟定在诺门罕地区的细菌战计划。7月13日,石井细菌部队碇常重少佐带领22名敢死队员,在哈拉哈河乘2只胶皮筏顺水将22.5公斤伤寒、霍乱、鼠疫、鼻疽等细菌撒入河水中,向苏蒙军进行细菌战。竟有1340名日军染上伤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队军医和敢死队员,被细菌传染而亡命的达40多人。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第三阶段。7月23日,日军在诺门罕前线各部队经过半个月的补充和休整后,集中25000名兵员,82门大炮全线发动总攻击。24日,苏军发动反攻,日军退回原地。25日,关东军司令部下达“停止进攻,构筑阵地”的指示。

    8月4日,日军为实施统一指挥,在海拉尔组建第6军(辖第23、第8国境警备队等,司令荻州立兵中将),兵力约2.5万人。

    为早日解决诺门罕地区战事,苏军统帅部决定在塔木察格布拉格的第57特别军扩编成第1集团军。这是临时组织的具有独立作战职能的多种合成的大兵团。苏军集结第1集团军(6万余人,辖3个步兵师,即第57师、第82师、第152师)、摩托化第36师,机械化第5旅,装甲第7旅、第8旅、第9旅,坦克第6旅、第7旅、第11旅,空降第212旅、机枪第5旅、炮兵第185团,反坦克炮第37、85营,第63、66、150防空营等其他部队(另附外蒙骑兵第6师、骑兵第8师等部队),共计机械化大军10万余人(另外动用铁路昼夜不停的运送来18000吨炮弹,6500吨炸弹,7000吨燃料,4000吨粮食和4000吨物资、3000辆载重汽车..... 苏军一共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542门大炮,515架飞机)。7月15日,朱可夫被任命为集团军司令员。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第四阶段。苏军总参谋部决定总攻时间为8月20日(星期天),因为按照惯例,日军前沿部队的军官有半数要轮流到海拉尔去休假。进攻的命令20日凌晨2点45分传达到一线连队,对面日军阵地一片沉寂,苏军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8月20日凌晨,苏蒙军发起总攻战役。苏蒙军以3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5个装甲旅,1个机枪旅,1个空降旅以及大量的飞机、大炮,开始举行大规模的反攻。日军虽然1辆坦克也没有,被苏军成千吨炮弹猛烈轰炸,还被苏军装甲部队合围,但日军毫无惧色,在阵地上勇敢地和苏军激战。构筑在蒙古旷野上的土木机构工事很快被苏军的大炮轰成平地,日军就依托单兵用工兵铁锹挖成的简易单兵掩体作战。

    8月24日,日军竟然还发起了反击,3000名没有炮火掩护的日本步兵被阻止在铁丝网和野战工事以及大炮面前,随后苏军坦克开始出击,日军后退。战斗到8月26日,日军第23师团已经被完全合围了。在苏军重炮群、坦克群、航空炸弹的猛烈轰击下,日军第23师团损失惨重。此役,苏军重创重日军第23师团搜索队,全歼第7师团第26联队第1大队,日军第64联队和炮兵第13联队被苏军大部歼灭,第64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和炮兵第13联队长伊势高秀大佐均被击毙,23师团第71联队长森田彻大佐亦被击毙,日军仅有的22门加农炮全部丧失。

    8月31日,在被上万吨炮弹轰击第11天后,弹尽粮绝的日军第23师团决定突围。2000多名第23师团士兵用手榴弹近战杀出一条路,突出重围。日军各部队亦随之突围。

    8月29日,鉴于日军在诺门坎地区的不利情况,日军大本营决定在我国关内战场调集:第5师团(驻青岛),第14师团(驻河南开封、新乡),野战重炮兵第9、第10联队,速射炮9个中队,16个野战高炮队,1个飞行战队,22个汽车中队到达我国东北,以增强诺门坎地区。

    同时关东军司令部调集第2师团10000人、第4师团9800人、第7师团8000人、高炮部队和国境守备队主力向诺门坎前进,企图战胜苏军。但在攻势发起前的9月3日被日军大本营阻止。

    9月9日,东乡驻苏大使向苏联提出诺门坎停战要求。

    9月15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订停战协定,双方于9月16日凌晨2时停止一切实际军事行动。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1939年8月中,欧洲形势急剧变化。苏、日两方亦在八月底后加紧外交谈判。苏军虽然在远东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无意扩大战果。双方于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后以日本退让,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1940年6月9日,苏、日两方正式缔结协议。

    “这是一场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战争”,1939年7月20日,《纽约时报》的社论这样评价苏联红军和日本军队在蒙古草原上的这场苦斗,时报不屑一顾地嘲讽道“(他们)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直到两年后日本人的炸弹劈头盖脑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国人才明白过来,恰恰是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一战改变了日本的作战对象,恰恰是他们根本瞧不起的这个弹丸小国给了他们致命一击。美国人为自己的骄傲和轻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麻省理工学院的洛伦兹教授曾说过:“亚洲腹地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许几周后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场风暴。”在军事和政治领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产生的“蝴蝶效应”却令人瞠目。诺门罕战役便是典型的一例,当初谁能料到亚洲腹地一场不起眼的边境冲突,会为轴心国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它战役,诺门罕是一场不为经传的战事。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战事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仍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争论。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诺门罕战役的失败,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在一定程度上,诺门罕战役导致日本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和最后的战败。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从政治意义上看,此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二战初期嚣张的侵略气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将“北进”侵苏的国策改为“南下”袭美,苏联从而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当时拚得灯尽油枯,幸亏关键时刻苏联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没有诺门罕之战,斯大林绝不敢冒此奇险。另外,诺门罕战争期间,正值中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一时无法实现,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从军事角度上看,苏联通过此战检验了陆、空军的各种新装备,锻炼了“大清洗”后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气。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就是诺门罕战争)。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给德国法西斯以沉重打击。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遥望西南,蒙古国依稀可见。

    看着这片平静的土地,被他国任意轰炸的记忆真的不能抹去。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到达阿木古郎收费站,前面将要到达新巴尔虎左旗。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新巴尔虎左旗又称东旗、新左旗,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旗。地处大兴安岭北麓,呼伦贝尔市西南端,毗邻两国一盟四旗市,西南与蒙古国接壤,东北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南接兴安盟阿尔山市,西隔乌尔逊河、呼伦湖与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相邻,东与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相连。边境线总长305公里,土地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4万多人,辖2个镇、5个苏木。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远处黑色如山石东西是草垛。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口岸加油站,南边不远处就是贝尔湖,附近省道203离中蒙边界最近的地方仅300米。遥想当年这儿应该有个口岸。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贝尔湖古称“捕鱼儿海”、“捕鱼儿-那兀儿”,与呼伦湖为姊妹湖。“贝尔”蒙语意为“雄水獭”,和呼伦湖一样古代湖中盛产水獭,生活在湖边的蒙古人便以动、植物名称为山、河、湖、泉命名。

    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西南部边缘,是中蒙两国共有湖泊,中国部分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境内。湖面呈椭圆形状,长40公里,宽20公里,面积608.78平方公里,蓄水量约55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在蒙古国境内,仅西北部40.26平方公里(湖泊总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左右)为我国所有 。

    民国时期贝尔湖及哈拉欣河流域均属我国兴安省所辖,1962年中蒙在北京签订《中蒙边界条约》,两国边界正式确定,将贝尔湖93.4%都划给外蒙古。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进入呼伦湖区,路两边的水泡子多起来,决定停下看看。因为车上带着撒网,一直在伺机撒上几网,期许能饱饱口福,解解馋。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我们停车地位置是红点的位置,上面蓝色的是呼伦湖,下来看的水面就是红点下面的小水池。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草地上一簇一簇芨芨草,还有不少平时不多见而又熟悉的品种。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鳞籽莎,多年生草本,具匍匐根状茎和须根。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麻花头,从菊科麻花头属植物。早春返青后的基生叶片,牛,马,羊均喜食。随着植株的生长,其他优良牧草的增多,其适口性逐渐下降,到夏季放牧时家畜基本不采食。秋季刈割调制干草后,各种家畜均喜食。冬季放牧时各种家畜均采食。从化学成分看,粗蛋白质含量中等,粗脂肪含量较低,无氮浸出物较丰富,属中等牧草。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大片的野韭菜,薅了几棵,挺硬,根本没法吃。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在家里好久不见碱蓬了,我们老家叫碱蓬菜,可以凉拌,也可蒸吃。生长于海滨、荒地、渠岸、田边等含盐碱的土壤上。盐蓬以其独特的盐生结构扎根于潮滩,使潮滩上有了其他植物,使潮滩上有机质越来越多,加速了潮滩的土壤化过程,因此被誉为盐碱地改造的“先锋植物”。碱蓬对重金属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还可以用来处理含盐养殖废水。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宽叶独行菜,属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大辣、止痢草。花期 5-9 月,果期 7-10 月,在国内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华北、西藏等地。宽叶独行菜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具有广泛的适应力,国外的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高度耐涝性,而在国内的分布显示它对干旱、盐、低温与高温生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珍珠猪毛菜,又称珍珠柴、雀猪毛菜,藜科,猪毛菜属,多年生小半灌木。荒漠及荒漠草原地带植物群落的重要建群种和饲用植物,家畜冬春放牧利用的保膘牧草。干物质含量较高,粗蛋白质含量较稳定,适口性尚好,骆驼、羊冬春最喜食,牛、马采食较差,为冬春季节、干旱年份骆驼、羊的主要饲料或度荒催肥饲料。种子含油量约17%,可作工业用油。

    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及新疆,蒙古南部、中亚地区也有分布。超旱生,抗风沙,耐寒冷,主要生长于砂砾地的灰棕荒漠土,耐轻盐渍化土。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黄花补血草,白花丹科补血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6-8月开花,7-8月结果。生于土质含盐的砾石滩、黄土坡和砂土地上。

    花萼和根为民间草药。主要为以花萼治妇女月经不调、鼻衄、带下。黄花补血草是干旱荒漠地区为数不多的野生花卉之一,花色艳美、繁密华贵,是难得的纯黄色宿根花卉品种;又是一种制作干花的材料,可以制成高低形态不同的花束。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刚到水边,一只野鸭嘎嘎飞起,然后在我左右不停地飞来飞去,故意勾引我。根据我拍鸟的经验,两种情况:一是此处来人稀少,我是入侵者,在驱逐我;二是附近有雏鸭,出于母性的本能,吸引我的注意力。

    莫怕,我是匆匆过客,马上离开,打扰了。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很典型的一处草原盐碱湖,成因说过就不多说了。

    想撒鱼?练网可以。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孤独的碱蓬。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别说,草地里还真有好东西:白刺。

    白刺是蒺藜科白刺属的灌木,分枝多而密集,呈丛生状,具有很强固沙阻沙能力。果实甘,酸,性温,也就是酸甜可口,具有健脾胃,滋补强壮,调经活血,催乳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晕,感冒,乳汁不下。

    分布于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山东没有。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回到车上,他们正在举头北望,原来他们发现了狐狸。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赤狐!

    赤狐共有47个亚种。成兽体长62 - 72厘米,肩高40厘米,尾长20-40厘 ,体重5-7千克。毛色因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变异,一般背面棕灰或棕红色,腹部白色或黄白色,尾尖白色,耳背面黑色或黑褐色,四肢外侧黑色条纹延伸至足面,雄性略大。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赤狐听觉、嗅觉发达,性狡猾,行动敏捷。喜欢单独活动,通常夜里出来活动,白天隐蔽在洞中睡觉,但在荒僻的地方,有时白天也会出来寻找食物。它的腿脚虽然较短,爪子却很锐利,跑得也很快,追击猎物时速度可达每小时50多公里,而且善于游泳和爬树,长长的尾巴有防潮、保暖的作用。

    分布于整个北半球,包含欧洲、北美洲、亚洲草原以及北非地区,是食肉目中分布最广者。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赤狐不仅是捕食者,也是随机杂食者,甚至还是“杀过者”,其中包括田鼠、家鼠、黄鼠、袋地鼠、金花鼠等在内的各种野鼠和野兔等是主要食物,也吃蛙、鱼、鸟、鸟蛋、昆虫等,遇到动物尸体、人类遗弃的垃圾中的食品等也不会放过,还吃草莓、橡子、葡萄等野果或浆果。

    如果食物一时吃不完,就会精心地选择一个隐蔽的地方,小心地埋藏起来,还要经过一番伪装,消除各种痕迹以后才离开,以免被其他动物发现。赤狐在捕食中喜欢戏弄已经无法逃脱的猎物,还常常把能捕到的猎物统统杀死,从不放生,叫做“杀过行为”,其成因可能是出于本能,也可能是受到某种刺激而引起的,或者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杀过行为”是指一些凶残的肉食性动物在捕猎时的一种奇怪行为,即一次杀死远远超过自己食量的猎物。一般来说,动物捕猎是为了满足白己的食物需要。但是,“杀过行为”明显违背了这一法则。更多的研究发现,不仅是赤狐,还有许多动物如狮子、北极熊、金钱豹等,都存在着“杀过行为”。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带到车上的白刺,他们品尝了一下,好像最后让我吃完了。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新巴尔虎右旗(简称新右旗)是自治区 19 个边境旗(市)和 23 个牧业旗之一,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呼伦贝尔市西部中俄蒙三国交界处。东北部与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毗邻。国境线长 515.4 公里 ,其中中蒙边界 467.4 公里 ,中俄边界 48 公里 。

    新巴尔虎右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等 11 个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这条笔直的小路直通呼伦湖。我们开车过去才发现,大门不开放。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今天剩下的行程是:在呼伦湖西面,沿省道203往北走,过布尔敦收费站,天慢慢黑下来,在路旁一个正在建设的服务区稍作休息。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担心满洲里宾馆难找,网上搜索到呼伦镇一家农场旅馆,叫吉祥饭店旅店。

    呼伦贝尔诺门罕战争遗址 @motto

    天好像在下雨,住宿不贵,因为每人一碗原汤羊肉面条,吃贵了,住宿加晚饭610元。

    对,刚要吃饭,开始雷雨,大面积停电,吃了一顿烛光晚餐。


    motto的游记:
    微信订阅:相约久久,赠送9000景点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