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一日游】游孟庙
在邹城市南的104国道两边,有一片松柏掩映的红墙壁瓦,那就是著名的孟庙。
孟庙,也叫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庙初建于宋景佑四年(1037年),原在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的孟子墓前,因距城较远,后迁至邹县城郊,宋宣和三年(1112年),又建在现今地址。后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扩建,具有了现今的规模。
现今的孟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周围有红墙护围,总面积65.3亩。
孟庙是一座长方形建筑群,五进院落,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错落有致,起伏参差,远院不同,充分体现了古代庙堂的特点,孟庙前部为三个大院,后部分为左中右三路。现有殿庑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
孟庙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内保存有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碑碣280块,其主要内容有历代封建皇帝封赠圣旨、孟氏家族谱系、历代维修扩建纪实、文人骚客诗词赞颂等。其字体楷、行、隶、篆全备,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研究历史和孟庙沿革的珍贵资料。
孟庙之正南门,亦系孟庙第一座木架结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孟庙时所建。
坊额上楷书“棂星门”三个光彩夺目的贴金大字,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书。《后汉书》载:“棂星,天田星也。欲祭天先祭棂星。”古人认为“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主得士之庆”,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大门以“棂星”命名,即意味着孟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亦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4柱3洞,雕梁画栋,色彩绚丽,重檐斗拱,凌空欲飞,高大威严。
在封建社会,棂星门只有每年农历二、八月举行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者皇帝和钦差大臣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打开,平时闭门不启,以示严肃庄重。
桧(guì)柏,也叫圆柏,常绿乔木,树冠塔形,叶有鳞形、刺形两种。木材细致,有香气。桧柏与侧柏树非常相似,区别在于侧柏叶子是扁扁的。
棂星门内,东西两边各建有一座互相对称的歇山转角、斗拱承托的木坊,东名“继往圣”,西名“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对儒家学说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
进棂星门,为孟庙第一进院落。往北,北墙正中是座精雕细刻的石坊,即“亚圣坊”,也是孟庙第二道门坊。
这座石门坊为四柱三门,柱为八棱,顶端装饰古瓶、朵云,类似华表。坊额正中刻楷书“亚圣庙”三字;东侧门楣坊心线刻云龙;西侧门楣坊心线刻长有双翼展翅飞翔于流云之中的翼龙。石坊东侧竖有明万历九年(1581年)所立《邹国亚圣公庙》石碑一幢。
据碑文可知,这座门坊原为明代的孟庙大门,其建置年代,应在明万历九年之前。
穿过亚圣庙石坊,便进入孟庙第二进院落。院内古柏苍苍,翳天蔽日,虽历经沧桑,依然枝干挺拔。
孟庙古树是孟庙一大奇观。庙内共有各种树木多达430多株,多为古老的松桧和侧柏,又有银杏、古槐、紫藤等点缀其间。这些树木,冬夏长青,形状特殊别致,如虬如龙,如兽如凤,千奇百怪,姿态各异。其中有宋宣和年间建庙时所栽植的桧树,已有近900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雷电和兵火战乱的侵袭摧残,现在依然是枝干挺拔,苍郁茂盛。
观赏这些姿态奇异气势雄伟的古老松桧,置身于这个肃穆森森的环境中,欣赏着这些古树凌霜不凋的秀色,坚贞独立的气概,很容易联想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千古名言,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而翱翔栖息于古木中的各类飞鸟,亦是孟庙一景。古木森蔚的孟庙内,各种鸟类群集于此。尤以灰鹤居多,数以千计。
每逢夏季,游览于孟庙之内,观古树云鹤,听松涛轰鸣,闻朴面清香,真让人心旷神怡。尤其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桧寓枸杞、洞槐望月,被誉为孟庙“古树四奇”。
院中有一条砖铺甬道,直通“仪门”。这是一座歇山式斗拱承托三启门洞的高大门楼。门额上悬一竖匾,上书“泰山气象门”5个大字。故仪门又称泰山气象门。“泰山气象”4字取义于程子之说:“曰仲尼元气,颜子春生,孟子并秋杀尽盖亦时然而已。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 之气象也。”此门之名即由此而来。
越过仪门,便是孟庙的第三进院落。
此院东西各建有一门,是平常出入孟庙的通道。东门原名为“钟灵门”,西门原名为“毓秀门”,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时,分别改称为“知言门”和“养气门”,二者取义于《孟子》七篇中“淫辞知其辟”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门和养气门内南侧,分别建有“祭器库”和“省牲所”。据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孟夫子庙碑》记述:“天启三年二月建祭器库、省牲房各三楹。”这两处建筑是专门存放祭祀孟子所用祭器和祭品的地方。
承至门左侧,建有一座高大的碑亭,重檐翘角,斗拱承托,绿色琉璃瓦覆顶,贴金彩绘,富丽堂皇。亭内放置清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幢,故称此亭为康熙御碑亭。碑额浮雕泰山祥云、二龙戏珠等图案,雕刻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碑座为一巨大石雕,狮头、龟背、鹰爪、蛇尾——似龟非龟的怪兽。其实它并非乌龟。据徐应秋《玉芝堂·龙生九子》中说,此兽叫“霸下”,又叫“赑屃”,传说是龙的第6个儿子,喜文好负重,力大无穷。这块石碑是孟庙中现存最大的一块石碑。碑文字体工整秀丽,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清圣祖玄烨御笔亲书。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是孟庙一年一度的庙会,这天,当地群众络绎不绝来孟庙赶会,百姓称之为“走百病”。人们不仅争相往碑座下的缝隙里投掷硬币,而且都要用手摸摸这座石雕怪兽的脑袋和屁股。说是“十六摸摸乌龟头,全年高兴不发愁;十六摸摸乌龟腚,全年消灾不生病。”以至这碑座赑屃的头和屁股被人们摸得越来越光滑了。碑亭东侧,竖有《孟母断机处》、《子思子作中庸处》、《孟母三迁祠》和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述圣子思石刻像》等石碑数幢。这些石碑原来立在古城南门外左侧的“孟母断机堂”和“子思书院”处,因这两处古建筑建国前毁于战火,遂移至孟庙内保存。
此院北壁三门并列,中为“承圣门”,东为“启贤门”,西为“致敬门”。“承圣”二字,取孟子上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统绪之含义。而“启贤”则含有赞颂孟子父母有“启毓圣贤”之贡献的意思。
孟庙东路启圣门至启圣殿甬道西侧,碑碣林立,为孟庙各类石碑存放之处,称为孟庙碑林。
此碑林保存孟庙历代碑碣280多块。从年代上分,有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从字体上分,有篆、隶、行、草、楷书等;从文字种类上分,除汉字外,还有蒙文(元代八斯巴文);从形式上分,有文言亦有白话,有文字亦有图画;从内容上分,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震灾害等各方面的记述。孟庙碑林实为研究我国文字沿革变化和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及书法艺术发展变化的珍贵资料,是我国除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之外的又一大型碑林。
这些碑刻,深受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西汉《莱子侯刻石》,亦称《天凤刻石》。另外,如汉代《石墙村刻石》、元代仿刻《李斯小篆·秦峄山碑》、西晋《刘宝墓志铭》、唐欧阳询书《苏玉华墓志铭》、明董其昌《题孟庙古桧一首》诗碑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稀有珍品。碑林中,宋元丰六年(1083年),封赠孟轲的《尚书省牒文碑》、宋宣和四年(1122年)《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碑,对研究考证孟子的封赠及孟庙变迁历史是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尤其元至顺二年(1334年)九月《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碑身镌刻两种文字。上半部为蒙古八思巴文,下半部为汉文对译,亦是孟庙最为珍贵的碑刻之一。此碑以铭文的形式保存了最早的蒙古文文献,俗称八思巴文。这种文字在加速蒙族吸收汉族文化和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上起过积极作用,元亡后不再使用。这类碑刻在全国寥若晨星,是研究蒙、汉、藏各族文化交融历史的难得艺术瑰宝。
巴斯巴文是巴斯巴法王为蒙古人创造的蒙古文字,它创建的目的是为元朝皇家贵族使用,一般人根本不能接触到。巴斯巴文是音阶文字,单个字没有实际含义,需要根据语音组合起来读,由于使用范围小有人虽然能读出所有的字母,但不能了解其真实的含义,能够理解巴斯巴文的人,必然是蒙古的高级统治者,所以它最大的用处就在于传达密令,例如军事行动蒙古统治者可以将写好的巴斯巴文命令交给汉族官员(这个汉族官员可以熟练的读出巴斯巴文,但不能了解其中的含义),同时将圣旨金牌一同交付,这名汉族官员到达军事部队,召集所有将领,当众宣读命令,并出示金牌。而能够理解这些话的蒙古官员,则可以轻易的了解最高命令,这样保护了军事秘密。这有一点像《风语者》的意思,所以也可以说巴斯巴文是蒙古人的密码。
据说,现在也没人能认识这些了,挺可惜。
除孟庙碑刻外,孟庙内还保存着近几十年从全市各地陆续收集来的汉代石人、石羊,隋唐的石造像,元大德九年(1305年)盘龙高浮雕石柱,明代石棺等,以及100多块汉代墓画像石,有西汉的多线刻、浅雕人物、龙兽,东汉的各类浮雕。汉画像石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厚,艺术造诣高超。这些艺术珍品像一朵朵奇花异葩,为古老的圣庙增添了光彩,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文人墨客前来参观游览。
启圣殿位于孟庙第四进院落东路,启贤门内,亚圣殿左侧。原名为“邾国公殿”,为供奉孟子父亲启圣邾国公的殿堂,故名。殿为五楹,四周出厦,单檐歇山式建筑。殿高9.97米,东西横宽12.40米,南北纵深10.60米。孟子父亲名激,字公宜。殿正中神龛内安置冠服七旒七章的孟子父亲塑像,像前木牌位上楷书“启圣邾国公之位”。殿内龛、像“文革”中被毁,1986年恢复塑像。
孟子石刻画像。
孟母殿位于启圣殿之后,有高筑甬道相通,是供奉孟子母亲的殿堂。该殿原名为“宣献夫人殿”,后改为孟母殿。殿高7.80米,东西横宽10.98米,南北纵深9.53米。殿内无塑像,正中神龛内安放一木主牌位,其上楷书“邹国端范宣献夫人之位”。东壁有一神龛,内放孟子立体石刻像一尊。
据旧县志载,此为宋景佑年间孔道辅修理孟母墓时所得,定名为“孟子自刻为母殉葬石像”。殿内西侧竖有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致祭碑。后人称誉孟母“三迁之教,炳彪天壤。子之圣即母之圣”。《韩诗外传》载:“对孟子之语实天下为人姑者之模范,矧独母教而已哉。”孟母早在唐代即辟有专祠岁祭,宋代被封为“邾国宣献夫人”,清乾隆三年(1738年),加封为“邹国端范宣献夫人”。
孟母,姓仉(zhǎng),魏国公子仉启之女,也是一个官二代,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把她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而且位居"贤良三母"之首。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梓树。桑梓(zi),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且有"反哺桑梓"成语。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种植桑树为了养蚕,种植梓树为了点灯(梓树的种子外面白色的就是蜡烛的蜡, 近代以前的人使用的蜡烛上的蜡都是靠梓树获得的)。
桧寓枸杞。在孟庙寝殿前露台和甬道之上,有3株古桧。据《三迁志》记载,为北宋宣和年间所植,距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是孟庙内最为古老的树木之一,现依然青翠蓊郁,茁壮茂盛。奇妙的是其中一株古桧,不仅树顶枝干造型为“鹿回头”(林默涵语),颇为奇特,而且在树干之上的鸟洞中寄生出数株枸杞,枝繁叶茂。夏秋之际,碧绿的枸杞叶簇拥着红红的果实,迎风摇曳,妙趣横生,煞是喜人。
进入承圣门,便是孟庙的第四进院落即中心院落,孟庙的主体建筑“亚圣殿”就坐落在院中高台(即露台)之上,亚圣殿前建有“东庑”和“西庑”各七楹。亚圣殿是孟庙主体建筑,殿为七楹,高17米,进深20.48米,横宽27.7米,是一座绿色琉璃瓦覆顶、重檐歇山式宫殿型建筑。
大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康熙七年(1668年)因地震而倒塌。现存之大殿系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重建,后又经过十数次重修,始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画栋雕梁、重檐飞翘、歇山转角、丹薨碧瓦的宏伟建筑。大殿四周,列有擎檐的巨型石柱26根,每柱都呈八角形。柱下以石鼓为础,彭下又以石刻覆莲作承托。据考证,石刻覆莲是宋代建造此殿时所刻制,而巨型石柱则为明代维修此殿时所制。殿前廊檐下的8根石柱,都饰以浅浮雕,殿门两侧4柱正南面镌刻翼龙在云中翱翔,栩栩如生,世所罕见。其余各面刻有宝相牡丹或缠枝西番莲花。殿檐下的梁坊斗拱皆饰以云龙和彩绘贴金工艺,可谓精美绝伦!
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四周环绕以精雕的5条金龙。殿之正面朱槅并列,正中门额上悬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殿内承以8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两柱正面凸镌一副巨型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
门匾和对联均为乾隆皇帝手书。大殿正中,在雕龙贴金的神龛内,供奉着衮冕九旒九章的孟子塑像。孟子塑像在“文革”期间被毁,1986年重塑恢复如旧。东侧神龛内,供奉着孟子弟子利国侯乐正子的塑像。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三月十四日被封为利国侯。朝廷封侯诏旨称乐正子“学古之道好善,优于天下,追以侯爵,其配食焉。斯文之光,万古不泯。”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邹县令胡继先编纂的《邹志》中,记述乐正子,“孟子曾以‘善人’、‘信人’称之。尝仕鲁,荐孟子不果。鲁欲使之为政,孟子闻之喜而不寐焉”。进入殿内,使人顿有肃穆之感,而生景仰之情。抬头仰视团龙彩绘的承尘藻井,矞皇辉奂。在藻井之下,横悬清雍正皇帝手书“守先待后”金匾一块。
宏伟壮观的亚圣殿,除用于纪念孟子之外,还是一处集古代建筑、雕刻、铸造、绘画于一体的艺术博物馆。它既有创建时的石刻覆莲柱础,也有明代大修时增添的减地浅线雕刻石柱,又有清康熙年间重建的木架结构,可谓古代建筑之典范。它与曲阜孔庙的“大成殿”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两庑”位于亚圣殿前东西两侧,为左右对称式建筑,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今存两庑为清代建筑,建国后多次维修,1987年曾大修西庑落架。两庑各7楹,高7.8米,纵深8.35米,横宽25.28米。两庑是供奉孟子弟子和历代对于孟子学说有研究有贡献的学者的场所。
孟子弟子从祀,始于宋政和五年(1115)年。据元元贞元年(1295年)司居敬《重修驺国公庙碑铭》记载:“元贞元年,居敬既修建县学,为营两庑新阶,配公孙丑而下十有九人,冕服视爵秩从祀焉。”两庑室内各建神龛三座,内安放木制神主牌位,并无塑像。东庑三龛共从祀11人,其顺序为:
南龛:先儒高子。“高子,齐人也。尝学于孟子,乡道而未明,去而学于他术。”宋时封爵为泗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高氏;先贤公都子。疑为楚人。孟子称他有学业,并“有好辨之问,有性善之问,又与孟季子有义内之辨。”宋时封爵为平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贤公都子;先儒盆成括。复姓盆成,名括。孟子称其“小有才,未闻大道,仕齐见杀”。宋时封爵为莱阳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盆成氏。
中龛:先儒屋庐连。复姓屋庐,名连。“尝著书言彭聃之法。后学于孟子,与任人辨礼与食、色之轻重,及论季子储子之交际。”宋时封爵为奉符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屋庐氏;先儒浩生不害。齐人,“兼治儒墨之道者,尝学于孟子,而不能纯彻性命之理”。宋时封爵为东阿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浩生氏;先贤公孙丑。齐人,“有政事之才”和“不动心”之问,尝慕管仲以期孟子。宋时封爵为寿光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贤公孙子;先儒陈臻。齐人,《孟子》中载有他与孟子关于“辞受、去就、收予之礼”等问题。宋时封爵为蓬莱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陈氏;先儒钱唐。字惟明,浙江象山人。明初任刑部尚书。明太祖朱元璋因《孟子》中有“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之句,勃然大怒,议罢孟子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钱唐抬棺上朝,抗疏入谏说:“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朱元璋叹其诚,未加其罪,且罢废配享之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附祀于东庑。
北龛:先儒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上尊儒排佛,极端推崇孟子,谓孟子“功不在禹下”。因其推尊之功,宋时于正殿之西立祀,其封爵为昌黎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韩氏;先儒子叔疑。孟子弟子,宋时封爵为承阳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子叔氏;先儒孙?#93;。宋博州博平(今山东聊城西北)人,累官龙图阁待制。“五季之乱,儒学扫地。孙有光于孟氏”,先祀于“报德祠。祠圮主存,旋升于庑”。
西庑三龛,从祀9人。
南龛:先儒季孙氏。孟子弟子。宋时封爵为丰城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季孙氏;先儒桃应。孟子弟子,“有皋陶为士、瞽瞍杀人之问”。宋时封爵为胶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桃氏;先儒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宋景佑年间,知兖州府,访得孟子墓于四基山之阳,“傍冢为庙”,为祭祀孟子之始。并访得孟子后裔,荐于朝廷授予官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部文颁示称先儒,位在唐韩愈之下”。
中龛:先儒孟仲子。一说“孟子之从昆弟也,有要孟子造朝之事”。一说为孟子之子而受业者。宋时封爵为新泰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孟氏;先贤万章。齐人,孟子高足弟子。孟子去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中第五篇即万章篇。宋时封爵为博兴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贤万子。现邹城西南3公里处,有万章之墓;先儒充虞。孟子弟子。曾有“木美之问”和“不豫色之问”,并以孟子以前所言“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来慰藉孟子。宋时封爵为昌乐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充氏。
北龛:先儒彭更。孟子弟子。曾问于孟子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宋时封爵为雷泽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彭氏;先儒徐辟。孟子弟子。宋时封爵为仙源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徐氏;先儒咸邱蒙。复姓咸邱,名蒙。齐人,孟子弟子。“齐之隐士。尝问舜之臣父臣尧于孟子”。宋时封爵为须城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称先儒咸邱氏。
现存于孟庙启圣殿檐下的《孟氏宗传祖图碑》上,刻有孟子“门人”20人的图像,分左右两行排列。此碑刻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立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上有宋时封爵为成都伯的扬雄,而无钱唐之名。两庑从祀则无扬雄。扬雄之罢祀,始自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朝廷从行人司副杨砥之议,罢扬雄孔庙从祀,亦因此罢扬雄孟庙之从祀,而将钱唐升祀东庑。
焚帛池位于祧主祠之后的一个独立小院内,孟庙寝殿之西侧。院之东南向东开一小门,与亚圣殿院相通。院的正中,建有一座方形垣墙,门向正南,其内正中偏北建有一须弥座的砖台,台上放置一石雕长方形池子,正面刻有楷书“焚帛池”三字。孟氏后裔每次祭祀祖先后,即在此处焚烧祭文。
洞槐望月。在孟庙寝殿西侧焚帛池院的西垣墙上,斜倚着一株古槐,经测量,原树干直径在6米以上。现树干枯朽,在古槐树皮上又生长出新的树干,高大茂盛。中空的树干形成直径约1米的圆洞,入夜,明月从洞中透出,被称之为“洞槐望月”,颇富古雅奇趣,亦是孟庙一景。据考证,此槐树最早栽植于唐代,当比孟庙历史还长。
孟庙古树奇观,历来为人们所称赞。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在其《题孟庙古桧一首》诗中赞美道: “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刑。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结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这些千姿百态的古树名木,不仅为宏伟壮观的孟庙增添了绚丽森然的色彩,而且使古老的孟庙更增加了历史的凝重感。
亚圣殿前的露台之下,甬道东侧,有古井一口。
据井旁碑刻记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庙前演戏,忽日中声震如雷,闻者环顾失色,见阶前陷有甓甃圆痕,熟视乃井也”,“十二年为修庙之用,额之曰天震井,砌之以甓,环之以石,并书其迹从志异云。六十四代孙孟尚锦识。”井畔石栏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所建。
清代诗人葛临绪曾有《题天震井》诗一首:
古井澜翻近庙堂,天惊石破水泉香。
汲来修绠原无底,洙泗渊源一脉长。
古柏抱槐。知言门外,植有45株柏桧,沿东庙墙之外南北一字排列,拔地参天,姿态万千,颇为壮观。其最南端的一株即是世所罕见的“柏抱槐”。树干周径4.6米,高13.8米,树冠直径12.3米。在3人才能搂抱过来的古老的侧柏树干之中,从根部起,在树干中心突生出一株巨槐(中国家槐),两树身干合为一体,上面虽枝叶交错,但柏槐叛然,青葱茂密。据国内植物专家考证,这株古柏抱槐栽植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是国内罕有的双树寄生的奇特景观。有人把“柏抱槐”形容为“夫妻树”,观其连理缠绵,相依为命,相互拥抱,永不分离的形态,确有深情厚爱的象征意义。
致严堂,位于亚圣殿西侧孟庙第四进院落的西路。穿越致敬门,为一方形过道小院,正北有一门名为“斋戒门”,门内是一座雅静秀丽的小庭院。院内外四周墙壁上镶嵌着50多块碑刻,多为历代名人文士前来孟庙晋谒游览留下的诗词题咏。
斋戒门内东西两侧,致严堂前东西两侧,左雌右雄两株古老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绿荫蔽满整个庭院。据考证,两树植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西侧银杏树下,有一株枝干粗壮、直径约40厘米的百年古紫藤萝旋转曲折,宛如游龙,缠绕着银杏树干,一直伸到树顶,为孟庙奇景之一的“藤系银杏”。
每年初夏时节,一串串葡萄似的紫藤花盛开,如紫玉串串,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别有情趣。初冬时节,则银杏累累,扇形树叶呈米黄色,装扮得庭院古朴幽雅,亦为孟庙奇景之一。
院北建堂三楹,即“致严堂”。取意于“祭则致其严”,即严肃、诚敬之意。该堂始建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堂中悬有清宣统三年(1911年)孟子第七十三代孙孟庆棠手书“致严堂”三字横匾一块。此堂原名“斋宿所”,是孟子嫡系后裔祭祀前沐浴、更衣、斋戒之所。
养气门,即孟庙的西门。
西门外,孟庙垣墙之西,在南北通衢的大街上,建有一座横跨大街的木坊。该坊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4柱3洞,丹薨碧瓦,飞檐翘角,彩画鲜明。檐下半拱11踩5翘,正中一间悬山式坊顶高出两侧歇山式坊顶,主次分明。4个歇山式坊角向外伸出,高高翘起。木坊正中门楣横书“亚圣”2字,故名“亚圣木坊”。
从西门出来,就是连票的第二站——孟府。所以门票一定不要扔哦!
去看孟府。
motto的游记:
- 1 参加慈溪市山东(菏泽)商会成立庆典 78P
- 2 苏州博物馆 76P
- 3 走访泰安市菏泽商会 68P
- 4 【日照学党建之八】莒县沭河湿地公园 52P
- 5 【日照学党建之七】莒县博物馆 96P
- 6 【日照学党建之六】凯达物流,瀚森园林,莒国古城展厅 54P
- 7 【日照学党建之五】莒县龙山镇嗡嗡乐园,城阳街道岳家村公心文化 45P
- 8 【日照学党建之四】陈疃镇党性教育基地,1971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59P
- 9 【日照学党建之三】不老山生态文化村,凤凰错艺术乡村 50P
- 10 【日照学党建之二】东港供销社党委,江豪国际家居馆 34P
- 11 【日照学党建之一】石臼街道银海社区,国际财富中心 51P
- 12 【走马观花】滕州荆河公园、龙泉广场 57P
- 13 【走马观花】驩城更名广场、薛城奚仲广场 41P
- 14 【走马观花】中捷产业园、爱旅房车公司、沧州铁狮子 58P
- 15 【走马观花】安徽砀山看梨花 36P
- 16 【走马观花】毛遂墓、薛国故城、孟尝君陵园 46P
- 17 【走马观花】水泊梁山走一走 99P
- 18 【走马观花】徐州珠山“好人园” 50P
- 19 【武汉访友之十】大别山——西九华山掠影 67P
- 20 【武汉访友之九】西九华山——留梦河谷 49P
- 21 【武汉访友之八】湖北麻城烈士陵园 64P
- 22 【武汉访友之七】中国地质大学里面转一转 76P
- 23 【武汉访友之六】逸夫博物馆看地球沧海桑田 89P
- 24 【武汉访友之五】逸夫博物馆看生命起源与进化 97P
- 25.【武汉访友之四】中国地大特色矿物精品展 91P
- 26 【武汉访友之三】黄鹤楼 87P
- 27 【武汉访友之二】随州博物馆 77P
- 28.【武汉访友之一】随州曾侯乙墓 55P
- 29.我要去内蒙之十: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43P
- 30 我要去内蒙之九: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71P
- 31.我要去内蒙之八:沈阳故宫博物院(2) 73P
- 32.我要去内蒙之七:沈阳故宫博物院(1) 76P
- 33 我要去内蒙之六:刘老根大舞台 43P
- 34 我要去内蒙之五:塔敏查干沙漠 50P
- 35.我要去内蒙之四:通辽大青沟景区 51P
- 36 我要去内蒙之三:阿鲁科尔沁旗吃午饭 40P
- 37 我要去内蒙之二:七锅山地质公园 90P
- 38 我要去内蒙之一:过赤峰市巴林右旗 58P
- 39.宿迁项王故里一游 82P
- 40 参观江苏洋河酒业集团 79P
- 41.游览洪泽湖湿地公园 73P
- 42 到双沟酒厂参观学习 79P
- 43.【曲阜一日游】游孟府 82P
- 44. 【曲阜一日游】游孟庙 98P
- 45 【太行山二日游】红豆峡 99P
- 46 【太行山二日游】八泉峡 99P
- 47 【亳州一日游】中药材市场、青瓷潭酒厂 33P
- 48 【亳州一日游】曹操地下运兵道 50P
- 49 【亳州一日游】华祖庵(华佗纪念馆) 45P
- 50 【亳州一日游】庙会广场(老钱庄) 21P
- 51 【亳州一日游】花戏楼(大关帝庙) 64P
- 52 【菏泽漫游】菏泽帝尧陵 32P
- 53 【菏泽漫游】赵王河公园 29P
- 54 【菏泽漫游】郓城水浒好汉城 80P
- 55 【菏泽漫游】郓城唐塔 11P
- 56 【菏泽漫游】郓城党校的五天幸福生活 87P
- 57 【菏泽漫游】巨野去看农民画(昌邑故城、付氏民居) 76P
- 58 【菏泽漫游】巨野博物馆 95P
- 59 【菏泽漫游】巨野花冠酒业 60P
- 60 【菏泽漫游】巨野金山公园 67P
- 61 【菏泽漫游】单县吕后庙 27P
- 62 【菏泽漫游】湖西“小延安”——张寨 45P
- 63 【菏泽漫游】单县湖西革命历史纪念馆 36P
- 64 【菏泽漫游】单县牌坊广场 63P
- 65 【菏泽漫游】单县浮龙湖 90P
- 66 【菏泽漫游】定陶成海看墙绘 51P
- 67 【菏泽漫游】定陶仿山堌堆 17P
- 68 【菏泽漫游】定陶七股栢林 14P
- 69 【菏泽漫游】定陶法源寺 32P
- 70 【菏泽漫游】定陶黄店看玫瑰 60P
- 71 【菏泽看牡丹】中国牡丹园 68P
- 72 【菏泽看牡丹】曹州牡丹园 57P
- 73 【菏泽看牡丹】曹州百花园 67P
- 74 【冠县一游】 武训先生纪念馆 48P
- 75 【冠县一游】 中华第一梨园 52P
- 76 【徐州一日游】 贾汪区马庄 33P
- 77 【徐州一日游】 潘安水镇 63P
- 78 【徐州一日游】 墨上集民俗文化园 83P
- 79 【徐州一日游】 丰县汉皇祖陵 34P
- 80 【南京二日游】之四 古秦淮 68P
- 81.【南京二日游】之三 梅花山 89P
- 82.【南京二日游】之二 明孝陵 50P
- 83.【南京二日游】之一 玄武湖 78P
- 84 中达海南之旅(十二)海南岛返程 46P
- 85 中达海南之旅(十一)兴隆热带植物园 63P
- 86 中达海南之旅(十)兴隆咖啡文化博览园 55P
- 87 中达海南之旅(九)万宁首创奥特莱斯 42P
- 88 中达海南之旅(八)兴隆银湖酒店 63P
- 89 中达海南之旅(七)天涯海角、圣旨博物馆 91P
- 90 中达海南之旅(六)鳌山寿谷 52P
- 91 中达海南之旅(五)南山文化旅游区 93P
- 92 中达海南之旅(四)日月湾、兴隆华侨橡胶博物馆 55P
- 93 中达海南之旅(三)分界洲岛 90P
- 94 中达海南之旅(二)博鳌亚洲论坛、玉带滩 71P
- 95 中达海南之旅(一)郑州飞海口 62P
- 96 大东北自驾游之卅一:我不想说再见 84P
- 97 大东北自驾游之三十:世博园四 87P
- 98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九:世博园三 66P
- 99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八:世博园二 82P
- 100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七:世博园一 84P
- 101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六:夜驱奈曼旗寻找沙漠 79P
- 102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五: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75P
- 103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四:行走在美丽的长白山脉 79P
- 104.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三:过镜泊湖进入吉林省 76P
- 105 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二:兴凯湖访友到农家 74P
- 106.大东北自驾游之廿一:虎头要塞 76P
- 107.大东北自驾游之二十:中国东极黑瞎子岛 79P
- 108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九:三江平原看北大荒 79P
- 109.大东北自驾游之十八:沿小兴安岭去伊春 83P
- 110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七:五大连池看火山 76P
- 111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六:神秘大兴安岭 84P
- 112.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五:神州北极后看白桦林 83P
- 113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四:漠河北极村 86P
- 114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三:中国冷极根河 78P
- 115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二:额尔古纳到根河 72P
- 116 大东北自驾游之十一:再进大兴安岭 61P
- 117.大东北自驾游之十:美丽的海拉尔河谷 76P
- 118 大东北自驾游之九:满洲里看国门 71P
- 119 大东北自驾游之八:红色满洲里 76P
- 120 大东北自驾游之七:过诺门罕战役遗址 77P
- 121 大东北自驾游之六:阿尔山中蒙口岸 71P
- 122 大东北自驾游之五:过乌兰毛都草原 72P
- 123 大东北自驾游之四:桃木和苏木草地打个滚 73P
- 124 大东北自驾游之三:锡林郭勒大草原 62P
- 125 大东北自驾游之二:过锡林浩特市 70P
- 126 大东北自驾游之一:北出张家口 70P
- 127 西藏自驾五人行(二十一)平遥古城、太行山 83P
- 128 西藏自驾五人行(二十)沙坡头、再见黄河 69P
- 129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九之二)张掖丹霞地貌 85P
- 130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九之一)河西走廊、嘉峪关 67P
- 131.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八之三)敦煌莫高窟、玉门 81P
- 132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八之二)大草滩、阿克塞 55P
- 133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八之一)柴达木盆地、当金山 62P
- 134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七之二)昆仑河谷、无极龙凤宫 63P
- 135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七之一)昆仑山 62P
- 136.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六之二)可可西里 74P
- 137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六之一)唐古拉山口 69P
- 138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五之四)念青唐古拉山、那曲 72P
- 139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五之三)纳木错 59P
- 140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五之二)那根拉山口 47P
- 141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五之一)天路,羊八井 51P
- 142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四之三)大昭寺 60P
- 143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四之二)布达拉宫 73P
- 144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四之一)藏文化游览 72P
- 145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三之三)布达拉宫夜景 52P
- 146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三之二)拉萨河、墨竹工卡 51P
- 147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三之一)林拉公路、米拉山口 56P
- 148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二之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68P
- 149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二之三)过林芝回游雅鲁藏布江 63P
- 150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二之二)色季拉山 61P
- 151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二之一)鲁朗林海 68P
- 152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一之五)波密县、通麦天险 68P
- 153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一之四)松宗镇看盔甲山 66P
- 154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一之三)帕龙江看冰川 58P
- 155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一之二)然乌湖 55P
- 156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一之一)安久拉山 56P
- 157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六)怒江大峡谷 60P
- 158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五)怒江七十二拐 54P
- 159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四)业拉山 59P
- 160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三)东达山 65P
- 161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二)澜沧江 59P
- 162 西藏自驾五人行(十之一)拉乌山 65P
- 163 西藏自驾五人行(九之四)灵芝河、芒康县 58P
- 164 西藏自驾五人行(九之三)巴塘县、金沙江 52P
- 165 西藏自驾五人行(九之二)挖虫草、海子山 52P
- 166 西藏自驾五人行(九之一)理塘感受高反 52P
- 167 西藏自驾五人行(八之三)茶马古道、卡子拉山口 68P
- 168 西藏自驾五人行(八之二)木雅圣地、新都桥 57P
- 169 西藏自驾五人行(八之一)再上折多山 67P
- 170 西藏自驾五人行(七)跑马山 70P
- 171 西藏自驾五人行(六)康定县 29P
- 172 西藏自驾五人行(五之三)受困折多山 48P
- 173 西藏自驾五人行(五之二)大渡河、泸定桥 39P
- 174 西藏自驾五人行(五之一)过二郎山 45P
- 175 西藏自驾五人行(四之二)汶川地震遗址 48P
- 176 西藏自驾五人行(四之一)都江堰 68P
- 177 西藏自驾五人行(三)重庆朝天门、渣滓洞 52P
- 178.西藏自驾五人行(二)三峡大坝 61P
- 179 西藏自驾五人行(一)过襄阳至宜昌 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