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驴友游记 >motto的空间

【武汉访友之七】中国地质大学里面转一转

2023-12-07 12:40:50 motto 阅读:1405 积分:2000
    相关景区的详细攻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东湖之畔,南望山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先游览参观逸夫博物馆,详细内容请阅读【武汉访友之四】中国地大特色矿物精品展、【武汉访友之五】逸夫博物馆看生命起源与进化、【武汉访友之六】逸夫博物馆看地球沧海桑田三篇游记,精彩多多,爆你眼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逸夫博物馆的前身是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1982年在武汉重建。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获邵逸夫基金资助,建设新博物馆大楼,新馆总投资5000余万元,于2003年落成,2005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新建后的博物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近五千平方米,是目前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也是目前中国内地高校规模最大的博物馆。2006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风景旅游区,使中国地质大学成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列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重要成员,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图书馆门前的三峡岩芯,采自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的基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421758平方米,校舍面积815074.58平方米;设有1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有教职员工3122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6103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952年,中央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和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合并成立了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北京地质学院。

    1952年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1957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南海接见了学院毕业生代表,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亲切交谈。他说:地质工作者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要建设就要搞地质勘探,就要打“游击”,你们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和先锋队。

    196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并跻身国务院确立的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1968年8月,*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派工宣队进驻学校的通知》。8月25日,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进驻北京地质学院,接管了学校的全部工作,进行大批判、大联合、成立革命委员会、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等所谓的“斗、批、改”,知识分子受到严重摧残,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

    从1969年11月15日起,千余名教职工举家带口、扶老携幼,被送往江西峡江仁和公社“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

    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时间中,学校停止招生。“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使高等教育事业遭受一场浩劫。

    1970年,北京市原有的46所高校中,有13所被迫外迁,其中以地矿、农林院校为主,学校为受害学校之一,使学校更加雪上加霜。

    自此,学校进入了动荡、颠沛流离状态。在仓促的搬迁中,仪器、图书资料、标本、教学文档等损失惨重,教职员工失去了稳定的安身立命之所,美丽的校园被蚕食、侵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1970年,学校外迁大势所趋。迁往何方?为全校上下所关注。学校派人分别前往陕西、江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地调查选址。

    1970年5月,国家地质总局军代表批复同意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湖南省石门县新建。鉴于仓促决策,9月18日,国家地质总局《关于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湖北江陵基本建设的批复》,同意将拟迁往湖南石门县建校计划改为迁往湖北江陵县。学校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1975年,整体迁至湖北省省会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设在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1997年12月6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社会[1997]246l号文《关于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同意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立项,确定了其建设方案。

    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学校进入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序列。

    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同年,学校申报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正式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一部分。

    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2017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9月2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6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化石林始建于2002春季,占地1500平方米,由70多株产于辽宁、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硅木化石组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木化石是最少上亿年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O₂(二氧化硅)交换而成的树木化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树化石是地质学所称硅化木中的极品,它诞生于距今2亿多年的中生代时期,因突发的剧烈的地质变化,将树木深埋地下,经过极为苛刻的地址条件形成,是天下稀有亿万年前遗世孤品。木化石集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它是集木、石、玉为一体的宝石佳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木化石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灰黑等,抛光面可具玻璃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质地呈现玉石质感,又称硅化木或树化玉。硅化木是上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的植物化石,因其中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或树化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通常木化石均有较多裂缝或缺口,还常常有些地方木头化石已被别的物质如玛瑙等填塞置换,这些都是经过漫长岁月形成的自然产物,而非人为填补的结果,亦不应视为瑕疵反而这正是其奇妙之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古代树木因火山喷发或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而被埋入地下,由于处于缺水的干旱环境或与空气隔绝,木质不易腐烂,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被含硅钙物质交换替代,替换的过程保留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和树干的外形,使树木变成化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树木保存为化石的条件极为苛刻,树干要想成为硅化木,先决条件是其树干必须得到迅速掩埋,环境的特殊,与空气隔绝这种迅速掩埋的情况毕竟是极少见的,因此,树木成为化石的几率非常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树木被泥沙埋藏后,含丰富硅质成分的地下水溶液一边溶解树木的木质成分,一边将自己携带的硅质成分沉淀于所溶解的孔洞中,发生物质交换替代现象。如果溶解和交替速度相等,且以分子相交换,则可保存树木的微细结构,如年轮及细胞轮廓等。如交替速度小于溶解速度,则主要保存了树木的形态,年轮一般不清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最后,树木的原来成分已荡然无存,全部由含硅钙成分的石质所取代。之后,经过压实、固结、成岩,原来的树木就完全变成了坚硬的石头木化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辽宁省--北票市,中国湖北省新洲市阳逻,美国、中国(其中美国亚利桑那州阿达马拉为世界第一大木化石群,新疆的奇台县将军戈壁为世界第二大木化石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再品尝一次大学饭菜,比我们当年强多了,不过酱制品、烤制品等重口味小吃明显多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又见枇杷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翠湖,有名锦鲤塘,校园内的一处水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沿岸是高大秀美的水杉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水杉属裸子植物杉科,在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约有6~7种,过去认为早已绝灭,1941年中国植物学者在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谋道溪(今称磨刀溪)首次发现这一闻名中外古老珍稀孑遗树种。据近年调查,重庆万州、重庆石柱县、湖北利川和湖南龙山、桑植均发现300余年的巨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2015年设施改造时,在锦鲤塘中设置泵机系统与喷灌系统连接,可利用收集雨水完成周边绿化喷灌浇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黑天鹅原产于澳洲,是天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为世界著名观赏珍禽。黑天鹅栖息于海岸、海湾、湖泊等水域,成对或结群活动,食物几乎完全是植物,各种水生植物和藻类。具有较强游牧性,迁移模式不规律,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迁徙时会组成成千上万的大团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黑天鹅是一夫一妻制,并且通常终身相伴。具有领地意识,并且在交配时保持单独成对活动,但偶尔也会在群落中交配。黑天鹅的威胁行为与疣鼻天鹅相似,挥舞着两三个动作的翅膀,然后大声鸣叫,黑天鹅翅膀的拍打声比疣鼻天鹅发出的更响亮。站立姿态也不同,黑天鹅用喙向下垂直竖起脖子,竖起羽毛。黑天鹅的性成熟期是18-36个月。 年轻的黑天鹅在开始繁殖之前会加入少年族群一至两年。已知黑天鹅在野外的寿命是40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地大隧道连接校园西区与北区,呈为直线型,全长333米,净空高4.5米,洞宽6米。该隧道投资600多万元,于2003年6月动工,并与当年完工。校区内建隧道的高校,地大还属第一个,此工程极大地方便了师生来往南北校区,因为西区北区之间往来不用再绕行南望山。

    地大隧道是地大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条实用型通道。夏天的隧道,由于没有阳光直射,里头特别阴凉。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走一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石化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建校以来,毕业生中走出了以温家宝总理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管理精英,成长了以“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为代表的30位两院院士,涌现了国家体育场馆“鸟巢”总工程师李久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奇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2012年3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我校题写了校名。温家宝总理为母校题写校名,表达了对母校的赤子情怀和深情祝福,寄托了对发展地质教育、培育地质英才的殷切期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校训“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是著名校友温家宝于1994年10月19日视察母校时为地大的题词。

    “艰苦朴素”就是要求师生要坚持朴实无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求真务实”,就是求大学之真,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之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motto



    校歌:《勘探队员之歌》

    词:佟志贤    曲:晓河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上了明灯。

    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是那条条的河,汇成了波涛的大海,

    把我们无穷的智慧,献给祖国人民。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motto的游记:
    微信订阅:相约久久,赠送9000景点攻略。